- 1、孙释颜是谁?
- 2、北大朱令案
- 3、清华朱令铊中毒案:若凶手不是孙维(孙释颜),真凶或许超乎想象
- 4、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孙释颜是谁? (一)

优质回答孙释颜,原名孙维,女,汉族,清华大学92级物化2班学生,朱令铊中毒事件中官方认定的唯一犯罪嫌疑人,因为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所以没有发毕业证。
2006年初,随着社会舆论的加剧,此案昔日唯一的犯罪嫌疑人孙维(孙释颜的原名)更名为孙释颜,将原本1973年8月10日的出生日期更改为1973年10月12日。并用中学时期拍摄的身份照片办理了新的身份证件。
事件经过
1994年底清华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朱令出现了奇怪的中毒症状:秀发脱落、面肌瘫痪、发音含混、四肢无力,当时查不出病因后经专家诊断证实是“铊”中毒。
孙释颜,朱令的同班同学,同宿舍好友,是朱令中毒案中唯一曾被公安局定为犯罪嫌疑人的人,其理由是她是当时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和朱令同一宿舍,且有作案时间,其作案动机就是可能是嫉妒朱令古琴弹得好,使得自己没有在清华民乐团当主演的机会。
1995年5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开始正式立案调查朱令铊中毒事件,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释颜,被警方将其列为投毒的犯罪嫌疑人。
1998年8月26日,公安机关宣布解除对孙释颜的嫌疑。而张捷律师说明,“解除犯罪嫌疑是指超过法定的期限,公安机关因没有确凿证据,于是依法解除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嫌疑被排除” 。
内容参考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北大朱令案 (二)
优质回答北大朱令事件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
事件回顾
铊中毒
铊中毒和诊治从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开始出现奇怪的中毒症状:起先是肚子疼,吃不下饭;接着(12月5日)胃部不舒服;最后(12月8日)她的头发开始脱落,并在几天内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虽然没有查出病因。
但住院一个月以后,朱令的病情得到缓解,并长出了头发,于1995年1月23日出院1995年2月20日,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朱令返校。1995年3月6日朱令的病情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朱令父母将其送往北医三院求治。
1995年3月9日朱令父母带朱令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门诊,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但是由于朱令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协和医院没有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1995年3月15日,她的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朱令住进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协和医院按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诊治。1995年3月23日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协和医院采取了气管切开术。
1995年3月24日,协和医院开始对朱令采取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有些人认为这对未确诊的情况下维持朱令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送入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1995年3月28日陷入昏迷状态,直到8月31日苏醒,朱令共昏迷长达5个月。协和医院对朱令进行了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和莱姆病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它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
互联网求救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蔡全清等人当时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之后收到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回信1635封。
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医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铊中毒,认为根据头发脱落、胃肠道问题和神经问题等症状几乎可以确诊”。由于当时中国互联网不发达,海外UCLA的Dr. Xin Li 在UCLA的服务器上。
和Dr. John W. Aldis一起曾帮助创建了UCLA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网,在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的信息发布和协调上起了关键作用。1995年4月18日,贝志城拿着翻译好的电子邮件到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区门口给医生参考,但他认为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很少人参看。
也没有电子邮件中的铊中毒判断和相应的检测办法,使得当时网上远程诊断的结果没有及时发挥相应的作用。
确诊治疗
由于互联网上的回信怀疑是铊中毒,当朱令父母得知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可作做铊中毒鉴定后,在一位有良心的协和医生暗中帮助下,取得朱令的尿液,脑脊液,血液,指甲和头发,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进行检验。
当天,陈震阳即出具了检测报告,认为朱令为两次铊中毒,第二次中毒后朱令体内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并怀疑有人蓄意投毒,同时建议服用普鲁士蓝解毒。根据互联网的反馈以及陈震阳1995年4月28日的化验结果,朱令开始服用对症药普鲁士蓝。
服用当天血液中的铊离子浓度开始下降,这是朱令到协和医院求诊的第50天,一个月后(一说10天),体内的铊被排出。但是,由于铊离子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太长,朱令的神经系统遭到严重损害,视觉几乎完全丧失,肌体功能也受到严重损伤,且仍处在昏迷中。
1995年8月31日朱令从长达5个月的昏迷中苏醒。1995年11月朱令从协和医院出院,转入其他医院和康复中心接受治疗。
事件后续
2006年前关于朱令事件仅偶见华文媒体报道主要集中于朱令的悲惨遭遇远程医疗的作用等。1995年9月《女友》杂志记者陈童曾采访朱令同宿舍女生遭冷遇。2002年在网上有人撰文指出,向朱令投毒的嫌疑人是孙维。
同时贝志城以真名实姓在“新语丝”网站发表《朱令案件的一些情况》一文,介绍了一些内幕。2005年11月30日在天涯社区,一名ID为“skyoneline”的网友发表了《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重提此案,在社区内引起了关注。
2005年12月30日一个ID为“孙维声明”的网友(此帐号由孙维父亲证实为孙维本人,同时也被在天涯发表评论的部分物化2班同学证实)发表了《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以孙维的名义公开为自己辩解激起众人的讨论,并引起网民对此案极大的关注。
清华朱令铊中毒案:若凶手不是孙维(孙释颜),真凶或许超乎想象 (三)
优质回答1994年的一个清晨,清华园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忙碌于学习与生活之间。然而,这片宁静被一次离奇的铊中毒事件所打破。朱令,一名才华横溢的清华学生,在这起事件中遭遇不幸,最终在1994年12月离开了人世。案件的真相至今仍未揭开,凶手是谁,背后的力量又隐藏着何种深意?让我们一起探索这起案件的神秘面纱。
朱令的遭遇令人痛心。她在中毒后出现了脱发、剧痛等症状,最终确诊为铊中毒。铊中毒事件的起因至今未明,为何是她成为了受害者?案件的调查一度指向朱令的室友孙维(后改名孙释颜),她作为朱令的室友,行为举止引起怀疑。但缺乏确凿证据,案件未能定罪,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猜测。
与此同时,朱令的其他室友也成为了案件的重要线索提供者。她们在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目击者和知情者,为警方提供了大量线索。然而,她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人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关于案件的班级态度,物化2班的同学们在大学5年中获得了不少荣誉。然而,班里矛盾重重,甚至到了毕业,一些矛盾仍未解决。系里老师和班干部曾召开秘密会议,将一些信息压了下来。朱令家属曾写信给班干部,希望发动同学提供破案线索,但此信被班干部转交到系里,普通同学并不知情。
如果凶手不是孙维(孙释颜),那么真凶的势力可能更加复杂。孙维(孙释颜)的家庭背景引人注目,涉及政治、商界等多个领域。她的离国行为、对案件的声明以及与同学、室友的互动,都引发了人们的关注。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朱令家属要求公开案件进展,但警方拒绝了公开信息的要求。
尽管案件的真相仍未完全揭开,但人们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真相的渴望从未停歇。这起案件提醒我们,无论真相多么难以触及,追寻真相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它警示我们关注可能破坏社会公正和法治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
朱令铊中毒案怎么回事 (四)
优质回答朱令铊中毒案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症状的事件。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说明:
事件经过:
朱令在校期间突然出现了铊中毒的症状,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由于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初步认定为是投毒事件。
调查进展:
警方对此案进行了调查,但几经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带走调查,但后来被释放。
社会舆论:
由于警方在处理此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使得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公众对作案嫌疑人的家庭背景产生了各种猜测。多年来,不少网友认为孙某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启调查。
官方回应:
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此案。警方表示在调查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综上所述,朱令铊中毒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投毒事件,虽然经过多方调查但仍未找到凶手。此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和猜测,但警方已明确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继续侦破。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槐律网希望孙释颜是谁?,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