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劳动法对于工作时间、加班及休假有着详细的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根据该法,劳动者每日的工作时间通常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八小时,国家还鼓励雇主实行更为宽松的每周四十小时工作制度。在加班方面,越南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小时,而在一些特殊行业,如纺织、电子等,年度加班时间上限可达三百小时。至于休假,越南劳动者每年至少享有十二天的带薪年假,还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公共假期。

越南劳动法解读之工作时间、加班及休假规定 (一)

越南劳动法解读之工作时间、加班及休假规定

越南的《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加班及休假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雇员权益并规范雇主行为。下面将对越南劳动法中关于工作时间,加班以及休假的规定进行具体解析:

1. **工作时间**: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越南劳动法规定雇员的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8小时。这一规定确保了雇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 **加班规定**:在雇员同意和雇主批准的情况下,允许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每天12小时,每月40小时,每年200小时。特定行业如纺织、服装、鞋类和电子等,由于存在季节性订单,可以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内加班达到300小时。对于加班,越南劳动法规定了额外的报酬,工作日加班时需支付基本工资的50%作为加班费,而在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加班,则分别需要支付不低于基本工资的200%和300%。

3. **夜班补贴**:安排雇员值夜班的情况下,雇主需在基本工资基础上支付额外30%的夜班补贴。

4. **休假规定**:越南劳动法规定了雇员的休息日,通常为每周的周六和周日。除了周休息日外,还有法定的节假日,如元旦、春节等,雇员在这些期间享有休假。根据越南劳动法,员工有权根据工作条件获得不同天数的带薪年假,例如,在正常条件下工作的员工至少享有12天带薪年假。在特殊工作条件下,如重体力或高危职业的员工,这个期限会有所延长。

总之,越南的《劳动法》在保障雇员权益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确保雇员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为雇主提供了合理的工作与加班安排的法律框架。遵守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工作场所的和谐与法律合规性,同时也促进了雇员与雇主之间良好的关系发展。

越南是否也过春节? (二)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越南法定的春节假期是三天,大年初三家家户户与祖先道别;初四是“开案”的日子,政府部门开始工作;初七灶君回来上班,住户门前的旗幡或者金橘树到这一天才能收起来,它也意味着春节庆典告一段落。不过在北方,形形色色与新春有关的庆祝活动一直要持续到三月,直到夏季来临。

越南人也使用十二生肖,而且顺序、属相与中国基本相同,只是把兔换成猫而已。

过年的筹备工作在年前半个月左右就开始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Tao Quan)在这一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然后度他的年假,直到正月初七才回来上班。家家户户都会摆出丰盛的供品欢送灶君同志,希望他在上级领导那里为全家人给出一份良好的审计报告,从而带来下一年的好运气。供品除了司空常见的水果鲜花之外,具有越南特色的是纸鹳、纸车、纸马,外加一套没有裤子的礼服—— 这种无厘头的传统在我们中国可是不作兴的:难道穷到连裤子都当了?

由于传说灶君是坐在鲤鱼背上升天的,因此这一天整个越南会放生无数条鲤鱼,灶台的供品里自然也免不了一条活鲤鱼。

作为全家保护神的灶君回天庭期间,为了避免恶鬼的侵袭,越南人会在家门口竖个旗杆,顶上挂块黄布,叫做Cau Neu。据说这是佛祖专门为了保护越南人而设计的法术,大概是说“黄幡在此,百无禁忌”。

越南人在过年时很注重装点家居。在北方,桃花(Canh Dao)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摆设,再穷的人家也会买一束回来;中部和南部则偏好黄色的杏花。有趣的是,他们把这种新年用的杏花叫做梅枝(Canh Mai),这个风俗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以梅花来装点寒冬。但越南南部气候暖湿,不适合梅花生长,因此拿杏花来代替。

新年的越南街道万紫千红,花市上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胡志明市的花市在Nguyen Hue街,从中心广场沿陈兴道街(Tran Hung Dao)向东走过几个街区就可以看到;河内的花市则位于北起梳行巷(Hang Luoc),南至染丝巷(Hang Dao),东起草席巷(Hang Chieu),西至冥纸巷(Hang Ma)的老城区北部,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堆满桃花或者捆着多株金橘树的摩托车充当临时摊位。此外,附近的同春市场(Dong Xuan)也是好去处。

越到年前越南的集市越热闹,大家都赶着来置办年货,年三十傍晚更达到疯狂抢购的最高潮。但到了吃团圆饭的时侯,大街小巷一下子变得异常宁静,短短半小时之间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令人不禁想起中东斋月的开斋时分。

说到团圆饭,越南人过春节都吃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传统食品莫过于年粽(Banh Chung)。这几天去越南美食之都顺化的朋友一定会留意到:许多路边小店在门口摆出了摞得老高的绿色“砖块”,那就是年粽。它其实是一种越式年糕,做法则类似咱们的粽子:用糯米夹上蒸熟的臀尖肉、绿豆沙,外面用香蕉叶包成长方形,再拿麻线绑好,成捆卖。难怪年前大街小巷提着年粽回家的越南人远远看去好像拎着一摞板砖。

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表示万物生长,猪肉和豆沙则表示动植物繁茂。所谓天圆地方嘛,既然北方用方方正正的年粽象征大地,南方就把它做成圆形,但没有馅,象征上天。

另一道春节菜叫做Mang,就是把竹笋和猪肉泡在“臭名昭著”的越式鱼酱(Nuoc Mam)里吃,外国人可能不太吃得惯。说到这越式鱼酱,真是同臭豆腐、榴莲一个量级的美味啊。有人嫌它味道太难闻好东西从来都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吃不惯只能说没有福气享受。

吃完年夜饭就该守岁了。越南人认为列祖列宗会在新年的午夜回家探望,因此年前一周左右越南人就会为先人扫墓,恭请他们返家团圆。除夕当晚越南人家会焚烧檀香,再配上一盘洁白的水仙来迎接祖先。

根据风俗,新年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很重要,它预示着来年的运程:狗吠表示无往不利,牛叫表示辛苦操劳,猫头鹰叫则表示会有丧事。为了避免听到不祥的声音,同时也为了吓跑一切牛鬼蛇神,越南人索性自己制造些大吉大利的生猛声响,比如敲锣打鼓或者大放爆竹。可惜十年前越南政府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现在的潮流是用录音机乃至组合音像播放那连绵不绝、震耳欲聋的噼噼啪啪声。

同声音一样,新年的第一个访客也很重要,叫做“冲家”。事业有成、儿女成群的中年男子最受欢迎;独身的中年人士、家里最近死过人或者其他在上一年遭受到不同程度厄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这些人最好整个春节呆在家里杜门思过,不要出去传播霉运。如果接到邀请在大年初一去越南人家做客的话,主人一般都会说清拜访时间。可千万不要提前去,否则万一比主人“预订”的首客去得早就麻烦了。有些谨慎持重的主人甚至会在午夜之交自己走出门再进来,成为第一位“访客”,以防不速之客擅自登门“酿成大错”。

越南人把拜年叫做“出行”(Xuat Hanh),根据风俗要请“专业人士”配生辰八字以决定出行的时刻,见面互致问候“chuc mung nam moi”。少男少女则喜欢去树林捡回带有新叶的树枝,叫做“采绿”,被视作非常吉利的兆头。为什么呢?在越语中,“绿”者,“禄”也(loc)。

同中国一样,在大年初一越南人有不少禁忌,比如不能缝补衣物、不能骂人发脾气、不能扫地——这一点同中国不太一样、不能砸碎东西——看来越南人不讲什么“碎碎平安”。这一天长辈会给儿童派红包,里面装着“利市”(li xi)。文人墨客则会大模大样地举行“开笔”仪式,然后写几首咏春诗以示风雅。

越南南部流行在新年耍独角兽。它类似中国的舞狮,由若干人装扮,年初一一大早就挨家挨户拜门说吉祥话。图个好口彩的商家住户早就封好了红包或者准备了彩物,不过想拿走的话需要显点本事出来:主人往往把彩物高高吊在门楣上,独角兽得人立站起,在围观者的喝彩声中把彩物一口吞下。

过年时越南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以前全部是用汉字书写,随着越文拉丁化的普及,汉字春联逐渐减少,现在的流行趋势是使用汉字书法的笔法来写拉丁字母。到了年前,提供这种服务的书画店生意特别好,在胡志明市可以看到许多此类店铺,店堂里陈列着各式各样春联、年画的印刷品。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槐律网关于越南年假几天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