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养猪会赚钱吗?2024年养猪要注意什么? (一)

2024年养猪会赚钱吗?2024年养猪要注意什么?

最佳答案2024年养猪仍然具有赚钱的潜力,但需注意多方面因素。

一、赚钱潜力分析 市场需求增长:猪肉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猪肉消费大国,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猪肉需求量有望继续增长,为养猪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政策支持:国家近年来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养殖补贴、疫病防控加强、先进养殖技术推广等,为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2024年养猪注意事项 关注市场动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以便灵活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时间,确保养殖效益最大化。 加强疫病防控:疫病是养猪业面临的重要威胁,必须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猪只健康生长,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 控制养殖成本:通过合理采购饲料、提高养殖效率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同时,要关注饲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变动,以便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推广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这包括科学饲养、环境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更新和升级。

综上所述,2024年养猪业仍然具有赚钱的潜力,但养殖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疫病防控、控制养殖成本并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以应对市场竞争和养殖挑战。

2025年猪肉关税影响 (二)

最佳答案2025年猪肉关税若受中美关税战升级影响,对中国养猪业利弊共存。挑战与机遇具体如下:挑战方面:饲料成本上涨: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超80%,若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加征关税或限制出口,豆粕价格可能短期跳涨,直接提高养殖成本。2025年国内玉米供需偏紧,贸易摩擦影响进口时,饲料企业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市场,运输和溢价成本会上升。种猪进口受限:中国曾长期依赖美国、丹麦等国的种猪进口,若生物技术领域制裁加码,会影响遗传育种进展。若2025年政治因素干扰,行业育种效率可能放缓。贸易格局变化: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猪肉占比已降至5%以下,若关税战升级,美国猪肉可能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进口冻猪肉减少或推高国内猪价波动幅度。猪价走势复杂:短期来看,若饲料涨价,养殖户压栏情绪减弱,可能加快出栏节奏,导致猪价阶段性承压;中长期而言,虽然产能去化和成本支撑使2025年下半年猪价仍有望震荡上行,但利润空间受饲料成本制约。机遇方面:政策支持:国家可能出台临时性饲料原料储备投放、养殖补贴等政策,缓冲成本压力,还会继续严控非洲猪瘟等疫病,保障供应链稳定。行业升级:中小散户因成本压力加速退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智能化、精准饲喂等降本技术应用加速,倒逼行业技术升级,加速供应链自主可控,提升长期竞争力。新贸易机会:俄罗斯、东盟等新兴市场对中国猪肉出口兴趣增加,或形成新的贸易链路,且国内冷鲜肉消费占比提升,部分替代进口需求。

2025年养猪赚钱吗 (三)

最佳答案2025年养猪是否能赚钱,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方面,从盈利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部分地区的自繁自养盈利值有显著增长,同比暴涨,显示出养猪业在某一阶段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生猪减产而养殖户利润上升,这也为2025年的养猪盈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分析指出2025年养猪业将进入微利时代。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猪价可能更低,利润更少,即便是盈利,也可能只是微利状态。这意味着,尽管养猪业仍有盈利机会,但盈利空间可能受到压缩。

此外,养殖成本也是影响养猪盈利的重要因素。大豆和猪苗价格的上涨可能增加养殖成本,从而降低盈利空间。因此,养殖户需要关注成本控制,通过提高养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等方式来降本增效。

同时,国家补贴政策也可能对养猪盈利产生影响。国家为了支持养猪业的发展,可能会提供一定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可以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增加其盈利机会。

综上所述,2025年养猪是否能赚钱取决于生猪市场价格、养殖成本、国家补贴政策以及养殖户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多种因素。因此,养殖户在决定养猪前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以提高盈利机会。

为什么新加坡穷人有钱,富人更有钱 (四)

最佳答案2022年新加坡GDP超过4600亿美元,人均突破8万美元,创下新高。虽然同比增速下降至3.6%,但显然还是跑赢了绝大多数国家,和2021年的人均7万美元相比,继续蝉联亚洲第一首富。

和经济发展伴随着的是通货膨胀,疫情3年,新加坡通货一直高企。理由也很简单,作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国家,地缘政治导致的能源粮食等价格攀升,外加美元多次加息,物价上涨在所难免。更何况,进入2023年,从1月1日起,新加坡自己提高了1个点的消费税,将原本所有商品征收7%全部提高到8%,2024年还要再提高到9%。

2022年物价已然上涨最高7个点,可是2023年新加坡政府还要用多征收1个点的消费税,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新加坡的通货膨胀将继续持续。政府也很坦白的表明2023年新加坡通货膨胀将努力维持在5.5-6.5之间。

要知道国际公认的通胀水平是在3%以内。美国1月份通货膨胀6.4,已经让美联储坐不住了,接下来还要持续加息并发誓将cpi要控制在3以内。而新加坡显然知道自己的通货症结在哪里。既要商品征税提高国家收入,同时又要保证商品价格稳定,那么发钱可能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群众矛盾。

因此,新加坡决定发钱。但发钱绝对不是标题所说的“穷人发钱,富人征税“,这个标题又有点带节奏,人为划分阶级对立了。事实上,新加坡做的是“向全部人征税,向部分居民发钱“。

1、增税,尤其是消费税,是全部商品增税。不是看人。无论是鸡鸭鱼肉,穷人和富人都要交8%的消费税,这个是打印在购物小票上的,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商品价格多少,消费税多少,总额多少。2023年新加坡增加了1个点,从7个点到8个点,明年将继续从8个点增加到9个点。

那中国有没有消费税呢,也有,但不是全部商品,只是针对部分商品,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是烟、酒、车、化妆品、汽油等特定非必需商品。征收的税率也从3%到烟的56%不等,但对于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比如猪肉、鸡、蔬菜水果以及米等不但不征收消费税,有些还免收增值税(新加坡全部都要17%的增值税)。

为什么在这里我要对比一下中国呢。现在很多文章喜欢美化欧美等国家,新加坡也一度被认为最适合移民的国家。但事实上,从税负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基础保障上给了许多支持,来保证十几亿人吃饱肚子,而不是新加坡小国发发钱那么简单。

2、发钱。新加坡多收了1%的全体消费税,我们看看它发了多少钱给到老百姓。

2月14日,是新加坡2023年财政预算案公开的日子,这也是疫情后全面放开的第一个财政预算案。这份财政预算案总值将近1240亿新币。

第一个补贴是消费税补贴。

为了抵消提高的消费税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政府决定将2023年最高补贴从500新币增至700新币。

能拿到这笔补贴的标准是:根据新加坡人所居住的房子价值而定。

住屋年值不超过1万3000新币者,消费税补助券现金补助从今年增至700新币;

住房年值介于1万3000至2万1000新币者,现金补助额350新币。

什么是住屋年值了,简单说就是扣掉物业管理费等其他支出后的房屋净租金收入。你的租金收入如果低于1.3万新币(1新币=5元人民币,6.5万人民币),那么每年可以拿到700元补贴,高于1.3万低于2.1万则可以收到350新币,高于2.1万则一分钱没有。

这里的核心关键点就是没房的拿不到补贴,有高租金回报的房的也拿不到补贴。

第二,消费券补贴。(这个很好理解了,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发)

每户家庭,明年能得到的邻里购物券总额将为300新币。

第三,发放400新币生活费补助

收入不超过2万2000新(年收入人民币11万以下),可获400新补助;

可估收入超过2万2000新但不超过3万4000新者(年收入人民币11万-17万之间),可获300新补助;

可估收入超过3万4000新但不超过10万新者(年收入人民币17万-50万之间),可获200新补助。

(年满21岁,且最多只有一套房产)

三个是这次新加坡发钱的主力。我们用最低标准来形容这个穷人的定义以及最后拿多少钱。

新加坡穷人:只有一套年租金收入6.5万人民币的住房,年收入仅有可怜的11万不到

总共的补贴:700新币+300新币+400新币=1400新币(人民币7000元)。

如果对比新加坡人国民的人均收入中位数为4400新币,在26.4万元人民币左右,那么此次补贴的对象的确远低于中位值,算是新加坡的穷人。但从补贴的7000元人民币来看,平均每个月就是583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措施是充分弥补了消费税增加给穷人带来的困扰,效果是明显的。

整体来说,对于全民征税,对于穷人给予补助这个做法整体来看对新加坡是有效的。新加坡是在1994年4月1日开始实行消费税制,当时的税率是3%。如今,有23年历史的消费税,已占新加坡政府总税收将近四分之一。消费税提高,交税交得多的是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到餐厅点一只龙虾、一锅鲍鱼、两瓶茅台,跟到咖啡店买鸡饭,谁交的税高,一看便知。因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力越大的,交税越多,得到的补助越少;能力越小的,交税越少,得到的补助越多。

而对于低收入者,一来政府提供各种能够抵销消费税的补助,二来,一些基本服务的消费税由政府承担,尤其是政府补贴的教育和医疗。这样也就有效的进行财富转移,让有钱人的钱更多补充给更有需要的人。

中国前面也说了,我们采取的是部分消费税的形式。很多城市对于低收入人群以及失业人群,也都有相关的补助。这点对于低收入的保障上,中国做的不算差。

但在富人征税这个渠道上,我们为了扶植产业发展,给了富人很多投机取巧的机会。我们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是给到了产业端,这导致部分富人为了回避征税而采取各种所谓合理避税的手段,比如为了逃避高昂的17%企业所得税,去开设国家支持的免交增值税的养猪场副业,进而把一些高额支出让猪场承担,而消费端税却收的不尽如意,比如房产税严格意义上也算一种消费税,开征一直迟迟没有进展,这些都让中国的富人成功实现了零税赋,民怨沸腾,是时候学习学习了……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养猪补贴的信息,欢迎点击槐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