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法院认定事实、作出公正裁决的重要依据。为了规范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些规定详细列出了当事人举证的责任、证据的种类和要求、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及程序等内容。从书证、物证到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从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民事诉讼证据体系一应俱全,确保了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效率。
- 1、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什么
- 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 3、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 4、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是怎样的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起诉与反诉的举证要求:
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时,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举证责任: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这包括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以及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时,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人民法院的举证指导: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以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人民法院能够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二)
贡献者回答是民事诉讼法中涉及证据提供和证据认定的重要条款,它规定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和证据收集方式。
一、举证责任与证据提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原告或被告必须就其提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如果一方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其主张,法院可能不予其观点,进而可能导致败诉。
同时,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法院应当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这包括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以及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在这些情况下,法院将主动收集证据,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公平的审理。
二、证据收集与认定
在证据收集方面,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允许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这确保了当事人能够充分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同时也避免了因证据不足而导致的不公正判决。
此外,法院在认定证据时,会遵循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意味着法院将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只有经过法院认定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三、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当一方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其主张时,可能会面临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这可能导致法院对其主张不予,进而可能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因此,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应充分重视举证责任,尽可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综上所述: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是关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和证据提供的重要条款。它强调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规定了法院在特定情况下的证据收集职责,并明确了法院在认定证据时应遵循的程序和标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充分了解并遵守这一条款的规定,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三)
贡献者回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主要从当事人举证、证据调查收集和保全、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质证、证据审核认定等方面作出规定。
当事人举证: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应提供符合条件的证据;法院应说明举证要求及后果;明确自认规则、无需举证的事实范围;对提供证据的形式、电子数据范围等作了规定。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有相应规范;申请证据保全需符合规定,法院可采取多种保全措施;对鉴定相关程序,如申请、选定鉴定人、鉴定书审查等作出规定。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规定了不同程序的举证期限;当事人可协商举证期限并经法院准许;证据交换可确定争议焦点;逾期提供证据可能被罚款。质证:明确质证顺序,对书证等质证时应出示原件或原物;规范当事人陈述、证人作证、鉴定人出庭等程序,对妨碍作证等行为有处罚规定。证据的审核认定:法院应全面客观审核证据,对欺诈等事实证明标准有规定;单一证据和全部证据审核有不同要点;明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类型;对电子数据、公文书证、私文书证真实性判断有指引。其他:保护证人等合法权益,对伪造证据等行为依法处罚;证据保全未规定的参照财产保全规定;本规定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不一致的旧司法解释不再适用。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是怎样的 (四)
贡献者回答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规定主要如下:
一、证据的证明力判断
双方证据相反且均不足以否定对方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当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且这些证据都没有足够的依据来否定对方的证据时,人民法院将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此时,法院会判断一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
证明力较大的证据确认:经过上述分析,如果法院认为某一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明显大于另一方,那么法院将确认该证据的证明效力,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裁判。
二、证据证明力无法判断时的处理
依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裁判: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双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相当,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此时法院将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来作出裁判。举证责任分配通常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来确定,哪一方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就可能需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核心在于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以及在证据证明力无法判断时的举证责任分配。这些规则旨在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上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相关信息,槐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槐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