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侵占如何定义

职务侵占罪的侵占如何定义

### 职务侵占罪:如何定义其侵占行为#### 简介职务侵占罪,作为一类常见的经济犯罪,对公司的财产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不仅损害了职务的廉洁性,还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秩序。本文将深入探讨职务侵占罪中“侵占”的定义,以期为理解和防范此类犯罪提供参考。

一、职务侵占罪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件

法律条文与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或与职务相关的便利条件,如管理、主管、经手等权力,以及凭借这些权力去影响或控制他人。

“本单位财物”则涵盖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不论是以自己名义拥有还是为本单位占有的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犯罪对象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现金、设备、专利等。

构成要件解析

构成职务侵占罪,需满足四个要件:一是特殊主体,即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二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三是非法占为己有,手段包括侵吞、窃取、骗取等;四是数额较大,通常指5000元至2万元。

二、侵占行为的界定与表现形式

侵占行为的界定

侵占行为的本质,是将单位财物非法转化为个人所有。这既包括将合法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有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也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从而转化为私有。侵占一旦开始,便处于继续状态,但这只是非法所有状态的继续,并非侵占行为的持续。

常见的表现形式

职务侵占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侵吞公司现金或财物、虚构报销项目、报销费用、虚构员工冒领工资、采购时虚报项目或虚高价款以及截留公司货款归个人使用等。

三、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认定与量刑

司法认定的关键点

司法实践中,认定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并且数额是否达到较大标准。如果行为人仅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而非职务便利取得财物,则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可能构成盗窃罪等其他犯罪。

量刑的依据与标准

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依据包括侵占数额的大小、犯罪情节、危害后果以及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防范职务侵占罪的建议

为了防范职务侵占罪的发生,企业和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岗位职责制度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财务内部控制、授权财务人员监督资金使用以及规范现金和实物财产的管理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职务侵占的风险。

此外,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预防职务侵占罪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有助于减少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 总结职务侵占罪作为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单位的财产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本文深入探讨了职务侵占罪中“侵占”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侵占行为的界定与表现形式、司法认定与量刑以及防范建议等方面内容。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以及提高员工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职务侵占罪的发生,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职务侵占罪是指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槐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