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一)

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客观要件:

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擅离职守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具体行为包括不以职守为己任、擅离职守、不认真执行或不完全执行职责权限等。造成严重后果:这些行为必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主观要件:

过失心态:玩忽职守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综上所述,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包括特定的主体、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客观行为、过失的主观心态,以及明确的法律依据。

企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认定是什么? (二)

最佳答案企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认定是根据行为人的主客观的方面等综合确定的。民营企业员工玩忽职守不构成玩忽职守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成为本罪主体。

一、企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的认定是什么?

普通民营企业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玩忽职守行为的也不能构成玩忽职守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在国家单位工作的这些,没有被正式列入编制的工作人员,才能构成玩忽职守罪。

民营企业员工玩忽职守的,公司可以开除当事人,为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公司也可以要求该员工承担赔偿责任。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或者轻伤10人的;

2、导致20人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的;

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或者破产的;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作为民营企业的普通员工,其玩忽职守的行为肯定严重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但公司不能以玩忽职守罪到*机关去报案。无论是玩忽职守罪还是其他的犯罪行为,在定罪的时候都要分析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的,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是法定的。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 (三)

最佳答案玩忽职守,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网友咨询:

什么是玩忽职守罪,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

律师解答: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主要特征: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履行,是指行为人应当履行且有条件、有能力履行职责,但违背职责没有履行,其中包括擅离职守的行为;不正确履行,是指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违反职责规定,马虎草率、粗心大意。由于不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职责,而且同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职责不一定相同,因此,玩忽职守行为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律师补充:

在处理玩忽职守案件中,要注意把握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工作失误,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具体政策界限不清,管理上存在弊端,以及由于国家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工作经验,因而计划不周,措施不当,方法不对,以致在积极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工作失误,行为人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而玩忽职守罪则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玩忽职守罪违反是违反工作纪律还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四)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玩忽职守罪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玩忽职守罪是属于职业犯罪的一种,玩忽职守罪和违反工作纪律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如下:

1、客观行为特征不同。工作失误,行为人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而玩忽职守罪则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

2、主体不同,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普通人员无法成为该罪的共犯;

3、导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原因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哪些属于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 (五)

最佳答案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客体要件:

侵犯对象: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导致国家机关工作受损,进而对公共财产、国家及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客观要件:

行为表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与规章制度,不履行应尽职责,或错误履行职责,且这种行为导致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各级人大、政府、法院与检察院中的工作人员。

主观要件:行为性质:犯罪行为由过失构成,即行为人对所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并非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所致。

通过上文关于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相关信息,槐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槐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