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金新政策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
土地出让金政策:
1、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2、先试点后推开,自2021年7月1日起,选择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岛、云南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省(区、市)为单位开展征管职责划转试点。自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征管划转工作。
3、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制度等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收入征管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第二十四条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中指院:土地出让金划转税务局征收 房地产税试点预期增强 (二)
贡献者回答6月4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
其中提出,“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对此,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解读如下:
一、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征管效率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征收由自然资源部门划转给税务部门,从全国统一管理的角度上看,有利于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征管效率,降低征收成本。同时,有利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更加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将约束地方政府对资金的使用范围。但《通知》明确提出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减免、分成、使用、管理等政策,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现阶段对于地方政府整体影响不大。
二、土地出让收入未来将向支持乡村振兴方向倾斜
2020年9月,《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明确提出要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目标到“十四五”期末,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等成本性支出后的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在去年9月国新办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指出,2013年至2018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达28万亿元,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土地出让收益是5.4万亿元,占土地出让收入的19.2%。土地出让支出用于农业农村资金1.85万亿元,仅占土地出让收益的34.4%,占土地出让收入的6.6%,过去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明显偏低。
同时,《意见》指出,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一种是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50%计提,若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收入8%的,则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8%计提;另一种是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10%计提。
本次由税务部门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中央强化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推动各地积极落地实施,“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在资金的支撑下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税制改革稳步推进, 房地产 税试点预期增强
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2020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992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2亿元,同比增长15.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增长对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了强大支撑。对比来看,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的比值超0.84,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度偏高。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进一步强化了中央对资金使用范围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未来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的相关举措将继续落实,而房地产税作为直接税的一种,相关工作预计将有新的进展,接下来重点城市房地产税试点的预期增强。
近几年中央不断推进相关制度改革,具体政策和措施逐步到位,同时兼顾长短期结合,重要政策均有合理的过渡期安排。本次土地出让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也说明中央在政策出台过程中做了更多的考量。另外,土地出让收入向乡村振兴方面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中央允许地方分5年改革到位;同时在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中央短期亦允许地方政府延续以往的相关做法。
短期看,本次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市场以及对地方政府收入上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但需要关注中长期税制改革方面的新举措,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依赖是大势所趋。
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影响 (三)
贡献者回答房地产市场主要取决于土地供应量、货币金融条件,和市场需求三大要素,而土地出让收入改由税务征收,并不会根本上改变土地供给数量。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对城市发展绝对是利好的,土地出让金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这就促使地方政府发展科技,制造,教育,旅游等实地经济,更有利于长效持久的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法律依据
《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一、 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自然资源部(本级)按照规定负责征收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同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土地出让金2025年新政策解读 (四)
贡献者回答土地出让金2025年的新政策主要涉及征收标准和征收部门的变化。
关于征收标准,土地出让金通常依据土地权属变动、交易价格以及土地类型等因素来确定。具体来说,如果土地权属发生变动,需要聘请专业土地估价机构进行评估,出让金为评估价值的40%。若交易双方达成协议价格,且该价格不低于土地基准价位,出让金同样为成交价格的40%。如果成交价格低于基准价位,则需全额支付土地总价值的40%作为土地出让金。对于划拨用地,出让金按基准地价的40%计算。
至于征收部门方面,近年来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由原本的自然资源部门转交给了税务部门。这一改革旨在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出让金的进出最终还是由财政部门所把控的,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征收部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此外,虽然新政策对土地出让金的征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土地出让金本身并不是地价,而是在市场化环境下反映土地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的来说,2025年土地出让金的新政策在征收标准和征收部门方面都有所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国有土地出让金转由税务部门征收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槐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