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六十四条,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条款,明确规定了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财物的处理方式。根据这一条款,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国家将依法进行追缴或责令其退赔。同时,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法律要求应当及时返还,确保被害人的权益得到保障。此外,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也将被没收,并一律上缴国库,这一规定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有效维护了国家财产的安全与稳定。

刑法六十四条法律条款 (一)

刑法六十四条法律条款

最佳答案一、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是什么

第六十四条【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二、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释义

对犯罪物品的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法所得的财物,是指犯罪分子因实施犯罪活动,而取得的全部财物,包括金钱或者物品。所谓追缴,是指将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强制收归国有。责令退赔,是指犯罪分子已将违法所得使用、挥霍或者毁坏的,也要责令其按违法所得财物的价值退赔。

(2)对于追缴和退赔的违法所得,如果是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物,应当及时返还。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被损坏或者已经不存在的,应当折价退赔。

(3)对于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没收。所谓违禁品,是指依照国家规定,公民不得私自留存、使用的物品。如枪支、弹药、毒品以及淫秽物品等等。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是指供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而使用的属于他本人所有的钱款和物品。

(4)对于依法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即由最后结案的单位统一上缴国家财政,不得挪作他用。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据此,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具体内容,应当在判决主文中写明;其中,判决前已经发还被害人的财产,应当注明。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返还被非法占有、处置的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_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行政复议前置的有几种情形 (二)

最佳答案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属于行政复议前置的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2)治安管理处罚案件(3)纳税争议案件(4)工伤保险案件(5 对价格违法的处罚(6)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 一、行政复议前置的有几种情形

(1)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经行政复议后,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涉及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不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2)治安管理处罚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

(3)纳税争议案件;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海关法》第六十四条 纳税义务人同海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应当缴纳税款,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工伤保险案件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5) 对价格违法的处罚

1999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1999年8月1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六条 规定: 经营者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

国务院《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应当先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审计署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应当先向审计署申请复议 .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遇有特殊情况的,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并应当将延长的期限和理由及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包括哪些方面

1.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对这些决定引起的争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2.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对这些处理引起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处理的民事纠纷,包括乡政府和城镇街道办事处的司法助理员、民政助理员主持的调解,劳动部门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公安部门对治安争议的调解等。

综上,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行政复议前置案件,当事人应先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方可提起行政诉讼。但若复议机关不受理复议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提起的行政诉讼。

刑事案件检察院,法院都未通知被害人参加诉讼是那个机关未尽通知义务?公诉案件公诉机关没有通知被害人委 (三)

最佳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法[2013] 229号)进一步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据此,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具体内容,应当在判决主文中写明;其中,判决前已经发还被害人的财产,应当注明。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返还被非法占有、处置的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刑事判决书“继续追缴非法所得”有确定执行内容吗 (四)

最佳答案继续追缴非法所得就是确定的执行内容。

根据《刑法》

第六十四条【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因此,对被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的财产,人民法院只能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判令“追缴或者退赔”并予以救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据此,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具体内容,应当在判决主文中写明;

其中,判决前已经发还被害人的财产,应当注明。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返还被非法占有、处置的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扩展资料

案例:

案情:被告人伍某、刘某因犯诈骗罪于2009年12月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罚金5万元和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罚金7.5万元,法院在判决书中载明:“继续追缴二被告人非法所得,返还各被害人”。现二被告人均在监狱服刑。

但被害人曾某被诈骗的5.77万元未追回。后曾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被法院驳回。法院告知:应通过刑事追赃程序救济权利。但曾某申请法院执行“继续追缴”内容,却迟迟不能得到任何回应。

分歧意见:对于法院是否应就被害人曾某的执行申请立案执行,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驳回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申请。刑事判决仅仅表明国家对与犯罪有关财物的态度和处理原则,并非对当事人间民事权益的具体裁判,因而没有民法意义上的给付含义,不具有执行的效力。

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应当对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予以立案执行。“继续追缴非法所得”的内容是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显然属于“刑事判决中的财产部分”。

而且,刑事判决中“继续追缴非法所得”的判定包含了对被害人所受损失的确认、被告人因此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具体内容,应当视为人民法院对具体事实作出裁判和被害人进一步行使权利的凭证。

评析: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笔者认为:刑事判决中的“继续追缴非法所得”内容应否立案执行,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且在人民法院执行范围之列。

一是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由一审法院“继续追缴非法所得”具备充足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从法律可以看出,刑事判决书中的“继续追缴非法所得”内容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二是从强制执行力角度出发,“继续追缴非法所得”具有确定性和执行力。“继续追缴非法所得”是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根据查明的事实,依照刑事实体法确定的原则,对被害人因其财产被非法占有、处置而蒙受损失的事实作出确认后,而作出的由公权力机关追缴非法所得返还被害人的判决。

其中包含了对被害人所受财产损失的确认、被告人对此应承担的责任等实质而具体的内容,应当视为人民法院对具体事实作出裁判和被害人进一步行使权利的凭证。其与刑罚一样具有当然的国家强制力,而国家强制力决定了其具有执行力。

三是从公平原则出发,不将“继续追缴非法所得”内容纳入可据以申请执行的范畴有悖公平。在刑事诉讼中,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有两类情形:其一是侵财性犯罪的被害人因其财产被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而蒙受损失;

其二是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人身及财物均被犯罪分子毁损而遭受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只限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行为侵犯和财物被犯罪行为损毁而遭受的物质损害,不包括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

对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应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处理。对此,被害人不允许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无法进行救济。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槐律网关于特别是,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