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职务侵占罪概述
- 二、侵占罪概述
- 三、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 四、总结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

一、职务侵占罪概述
定义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一罪行不仅侵犯了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还破坏了单位与员工间的诚信关系。
犯罪构成
t1. 主体要件:特殊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t2. 主观要件: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旨在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t3. 客体要件:单位财产所有权。t4. 客观要件: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侵占行为,且数额较大。其中“数额较大”通常指十五万元不满一百万元。
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视侵占数额大小,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侵占罪概述
定义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归还的行为。此罪行主要关注个人对他人合法委托财物的非法占有。
犯罪构成
t1. 主体要件:无特定限制,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t2. 主观要件: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在权利人主张权利后拒不归还。t3. 客体要件:他人财物的所有权。t4. 客观要件:合法持有他人财物后转为非法占有,数额较大且拒不归还。
法律特点
侵占罪的核心在于行为人从合法持有转变为非法占有,且权利人主张权利后仍拒绝归还。此外,该罪行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一般需被害人主动向法院起诉。
三、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核心区别
两者在法律定义及犯罪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职务侵占罪特指公司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而侵占罪则针对个人未经授权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行为主体与对象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对象为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主体无特定限制,对象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
法律后果
尽管两者都涉及非法占有,但职务侵占罪因其涉及的财产数额较大且存在职务便利的滥用,其法律后果通常较侵占罪更为严重。
四、总结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在法律界定、犯罪构成及法律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侧重于公司内部员工的职务犯罪行为,后者则关注个人对他人财产的非法占有。深入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公正审判,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槐律网关于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