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主动补交会被判刑吗 (一)

偷税漏税主动补交会被判刑吗

偷税漏税案件中主动补交税款的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再判刑了,按照现在对偷税漏税的处罚*来看,即便没有主动补交税款,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书以后,当事人也已经接受过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不会直接判刑,除非5年内接二连三的偷税漏税。

一、偷税漏税主动补交会被判刑吗

偷税漏税主动补交的情况下一般就不判刑了,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

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二、“偷税罪漏税罪”(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又偷税的。

在税务机关还没有发现企业有偷税漏税现象之前,就能主动补交的是绝对不会被判刑的。在税务机关发现偷税漏税行为以后,如果已经是5年内第3次偷税漏税了,即便是主动补交了,也很有可能会被判刑。因为之前的行政处罚并没有对当事人起到警戒作用。

偷税漏税多少可以判刑 (二)

偷税漏税达到五万元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可以判刑。具体来说,根据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偷税漏税达到上述标准即构成犯罪,并可能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偷税漏税的后果影响如下:

1、偷税漏税的后果影响包括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破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加剧社会不公、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国家利益、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偷税罪、破坏税收法治秩序、加剧社会财富不合理分配、损害个人信誉、面临刑事责任。

2、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通过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还对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偷税漏税直接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些资金本应用于国家建设、社会福利等公共领域,却因偷税漏税行为而流失。

3、偷税漏税行为还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方针和税收改革法令的贯彻执行,直接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破坏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

4、这种行为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打击了靠勤劳致富的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腐蚀了一部分干部职工,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5、偷税漏税者通过非法手段减轻自身税负,而诚实守法的纳税人则按规定缴纳税款,这种不公平现象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不合理分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对于涉及偷税漏税的企业或个人而言,其信誉将受到严重损害,一旦被发现,不仅可能面临法律制裁,还会在商业合作和社会交往中遭受信任危机,影响长期发展。

6、根据相关规定,偷税漏税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对于情节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行为人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刑罚。

7、偷税漏税不仅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还对个人信誉和法律秩序构成挑战,应当依法惩处,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偷税漏税的举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这是最直接的方式,需要确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国税和地税的管辖范围可能不同,因此选择正确的税务机关非常重要。

2、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其他方便的形式提出:举报可以通过书信、口头、电话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电子邮件等,只要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形式都可以。

3、实名举报与匿名举报:举报人可以选择实名或匿名的方式进行举报,但实名举报可能会获得奖励。如果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不愿公开举报行为,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

4、提供相关证据: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涉税举报要提供的证据应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原件复印件均可。

5、利用税务网站或电子邮件举报:除了直接到税务稽查局举报外,还可以通过税务网站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举报。

6、电话举报:可以利用税务热线电话(如12366)进行电话举报。

7、直接到税务局举报:可以直接到当地的税务局进行举报。

8、利用税务专用服务热线电话举报:拨打当地的12020税务专用服务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通过上述方式,公民个人可以有效地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同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秩序。

偷税漏税一千万怎么处罚 (三)

偷税漏税1000万的行政处罚标准是补交少交的税款,征收滞纳金,按照少交税款的50%5倍以下进行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逃税罪的判刑标准是3~7年左右的有期徒刑。 一、偷税漏税一千万怎么处罚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条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

其实,偷税漏税1000万并不代表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除非纳税人5年内因为偷税漏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了,不然就算是偷税漏税1000万元,接受过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的,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30万判几年 (四)

偷税漏税30万不一定会判刑,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行政处罚的,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拒不执行,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 10% 构成逃税罪,30 万已达数额较大标准。

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为了防范偷税漏税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税法宣传和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了解税收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3、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偷税漏税行为。

4、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畅通举报渠道。

5、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偷税漏税对企业的影响不仅涉及法律后果,还包括经济、声誉和运营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企业影响的概述:

1、经济影响

企业偷税漏税被查处,要面临罚款、补缴税款等经济损失,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

2、声誉影响

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影响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运营影响

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张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偷税漏税罪怎么判刑处罚 (五)

偷税漏税罪的判刑处罚如下:

一般情况:

纳税人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未申报,导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将会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则会被判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情况:

扣缴义务人若也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也会适用相同的处罚。

多次实施且未经处理的情况:

对于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且未经处理的,会根据累计数额计算处罚。

已补缴税款并受行政处罚的情况:

若纳税人已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并已受行政处罚,且五年内无其他类似犯罪或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以暴力、威胁方式拒绝缴纳税款: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式拒绝缴纳税款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

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逃避追缴欠税:

纳税人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方式,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的,将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欠缴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数额超过十万元的,则会面临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以假报出口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将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五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至五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缴纳税款后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税款: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再次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税款的,将依据前述相关条款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税款部分,将根据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偷税漏税要判刑吗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槐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