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诈骗罪共犯怎么认定 (一)

非法集资诈骗罪共犯怎么认定

贡献者回答非法集资诈骗罪共犯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参与人数:

超过一人:非法集资诈骗罪的共犯参与人数需超过一人,自然人与法人均可参与,但需注意的是,在不涉及法人犯罪的罪名中,法人不能作为共犯主体。

共同故意:

相同犯罪认识与意志:所有参与者需具有相同的犯罪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即对非法集资诈骗的行为、目的、结果等均有明确的认识,并持有积极的追求或放任的态度。

共同行为:

对犯罪进程的推动:参与者需对非法集资诈骗罪的进程作出必要贡献,这包括但不限于教唆、帮助、组织、策划等行为。例如,提供资金支持、宣传推广、账户操作等,均可能被视为对犯罪进程的推动。

特别说明: 提供帮助、收取费用参与非法集资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退缴费用者可依法从轻处罚,情节轻微者可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已下调至十二周岁,但这一规定主要适用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严重犯罪,对于非法集资诈骗罪等经济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仍需遵循原《刑法》的相关规定。

如何认定诈骗犯罪的共同犯罪 (二)

贡献者回答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那么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务,故意实施犯罪行为。

3、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那么诈骗罪的共犯实施了诈骗行为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二人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案中间人如何定罪 (三)

贡献者回答诈骗案中间人的定罪主要取决于其对诈骗行为的知情程度和故意性质:

不知情情况:

如果中间人对诈骗行为完全不知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或介绍人,则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知情或有故意性质:

若中间人知情或有故意参与诈骗行为,如协助诈骗者实施诈骗、分赃等,则可被认定为构成团伙诈骗,属于共犯。在此情况下,中间人应当按照其参与的全部诈骗数额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因此,如果中间人被认定为共犯,将依据此法律条款进行定罪和处罚。

诈骗罪共犯应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诈骗罪量刑标准 (四)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诈骗罪共犯的认定应一般包括以下几条: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3、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共同犯罪分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罪共犯如何认定如何量刑 (五)

贡献者回答诈骗罪共犯的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量刑则依据诈骗数额和情节轻重而定:

一、诈骗罪共犯的认定

犯罪主体条件:诈骗罪共犯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是成为诈骗罪共犯的基本前提。主观方面:共犯在主观上必须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这一意图在共犯的参与中至关重要,体现了他们在犯罪行为中的共同目的。

二、诈骗罪共犯的量刑

诈骗数额较大:若诈骗数额较大,共犯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能被处以罚金。诈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在此情况下,共犯可能面临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共犯则可能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直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法律依据

诈骗罪共犯的认定和量刑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百六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等相关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诈骗罪共犯的认定和量刑是一个综合考量犯罪主体、主观意图、具体行为以及所涉财物价值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诈骗案怎么认定为共犯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槐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