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并罚怎么判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并罚怎么判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并罚的判决原则与实践

导语: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复杂,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作为侵犯财产权益的常见犯罪类型,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法律界的关注。当同一行为人同时触犯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时,如何科学、公正地进行数罪并罚,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并罚的判决原则、量刑标准以及司法实践中的相关考量因素。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客体上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

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核心要素包括: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因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导致财产损失,且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敲诈勒索罪的量刑

敲诈勒索罪的量刑依据财物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一般而言,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数额标准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等情况确定。

诈骗罪的量刑

诈骗罪的量刑同样与涉案金额密切相关。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即可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达到入罪标准,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并罚的判决原则

对于同时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应依据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判决。具体步骤为:先分别根据两罪的犯罪事实、情节等确定各自应判处的刑罚,然后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两罪所涉金额、犯罪手段、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司法实践中的考量因素

在司法实践中,判决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并罚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1. 犯罪金额:不同金额区间可能导致量刑有较大差异,且不同地区对于金额的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2. 犯罪手段:敲诈勒索罪通常涉及威胁、要挟等手段,而诈骗罪则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也会影响量刑。

3. 社会影响: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若犯罪行为引发广泛社会关注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法院可能会酌情从重处罚。

4. 认罪态度与退赃情况: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和退赃情况对量刑也有影响。主动认罪悔罪、积极退赃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可以从轻处罚。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并罚怎么判的相关问答

  • 1、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一样吗?
  • 2、敲诈勒索与诈骗罪区别
  • 3、诈骗罪和敲诈勒索哪个更严重
  • 4、敲诈勒索跟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一样吗? (一)

    优质回答这两种罪名是不一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侵犯的客体,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立案的标准等方面,此外,这两种犯罪行为迫使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是不一样的,判决之后的处罚标准也不同。 一、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两罪侵犯的客体都有公私财物所有权,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但二者还是存在明显区别:

    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4、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二十万元;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数额巨大为二万元。

    5、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

    二、认定敲诈勒索罪的方法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务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从客观构成上讲,本罪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意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

    三、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并不一样,认定敲诈勒索罪,需要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有故意的犯罪行为存在,要以非法索要他人财物为目的,要实施威胁、要挟的方式,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

    敲诈勒索与诈骗罪区别 (二)

    优质回答敲诈勒索与诈骗罪其区别在于:

    1、客体差异。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以骗为主,即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则强调敲,即实施威胁、威胁、恐吓等行为;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的受害人被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敲诈勒索罪的受害者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4、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大于三千元;数额大于五万元;数额大于二十万元;敲诈勒索罪,数额大于二千元;数额大于二万元;

    5、不同刑期。诈骗罪可以判处10年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敲诈勒索罪的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针对其他非法利益,例如人身利益不是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方法具体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诈骗罪的欺诈行为必须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陷入错误认识进而作出财产处分的意思和行为;

    3、主体要件。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诈骗罪;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一般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行为人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目的。

    综上所述,其实无论是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都是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侵害公民的财产权益的犯罪类型,只要是涉及到财产犯罪的,此时人民法院在定罪量刑的时候,是一定要结合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所涉及到的犯罪数额来确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罪和敲诈勒索哪个更严重 (三)

    优质回答这两种犯罪行为在量刑方面均与涉案金额紧密相关,然而在案件性质及社会危害程度上,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则更为严重。

    具体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附加责任。

    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而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罪犯,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此外,如有特殊情况,则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另行处理。

    至于第二百七十四条,其主要针对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进行了规定,即如果敲诈勒索的数额较大或者实施了多次敲诈勒索行为,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附加责任。

    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而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罪犯,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敲诈勒索跟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四)

    优质回答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比较单一,侵犯的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表现不同。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4、立案标准不同。5、刑期不同。 一、敲诈勒索跟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比较单一,侵犯的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表现不同: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因被迫交付财物;诈骗罪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受蒙蔽而自愿的交付财物。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4、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二十万元;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数额巨大为二万元。

    5、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

    二、敲诈勒索和强迫交易的区别

    敲诈勒索和强迫交易罪在行为方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二者之间有严格区别:

    1、客体不同。强迫交易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或其它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不同。强迫交易罪行为人对被害人可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使用威胁、要挟方法,若行为人当面对被害人使用暴力,则超出了敲诈勒索罪的范围,此其一。其二,本罪行为人在强迫对方达成交易后一般会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商品作为代价,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则完全是无偿占有被害人财物。

    3、主观方面不同。强迫交易罪行为人实施强迫交易行为主观上是为了达成交易,牟取不法利益,而敲诈勒索罪行为人主观上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4、主体不同。强迫交易罪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而敲诈勒索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都是侵犯财产的犯罪。二者侵犯的客体相同,主观方面的故意的内容也是一致的,都是想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可以看出两罪的结构很相似,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是主要因为恐惧而被迫交付财产,在诈骗罪中,行为人主要是由于陷入了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产。

    对于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槐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