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和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扣多少分 (一)

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和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扣多少分

最佳答案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和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扣6分。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1、不构成犯罪的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造成致人轻伤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6分。

2、构成犯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如果伤者没有死亡,但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实践中属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综上所述,造成致人轻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和逃逸尚不构成犯罪,但会受到罚款和扣分等处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破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应该在驾驶中保持警惕,遵守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成为一名遵守交规、尊重生命、负责任的好司机。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第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6分:

(一)驾驶校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到百分之二十,或者驾驶7座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二十未达到百分之五十,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五十未达到百分之百的;

(二)驾驶校车、中型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到百分之二十,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未达到百分之五十的;

(三)驾驶校车、中型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未达到百分之五十,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四)驾驶载货汽车载物超过最大允许总质量百分之五十的;

(五)驾驶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六)驾驶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的;

(七)驾驶机动车运输危险化学品,未经批准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的;

(八)驾驶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

(九)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或者扣留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十)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十一)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

无接触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二)

最佳答案无接触事故也能算肇事逃逸。尽管是无接触的,但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了,等待交警出具交通认定书认定后,就算肇事逃逸。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如下: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等。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走了,但接到交警通知后马上积极配合算不算肇事逃逸 (三)

最佳答案虽然交通肇事方将伤者送往医院,但他没有报案。无故离开医院。虽然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但在离开医院之前,他留下了伤者或其家人的虚假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逃逸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不承认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当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法律分析

那些在不知道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离开现场的人不能被视为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调查而逃跑。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主观方面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事故后逃跑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救援义务和责任。这种动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交通肇事罪虽为过失犯罪,但仅在逃逸行为方面具有直接故意。只有当行为人知道事故并有直接的逃跑意图时,才构成交通事故后的逃跑。因为从主观上看,犯罪恶意很小,这是由于害怕现场后果造成的。但毫无疑问,他的逃跑行为是直接和故意造成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行为人都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并有直接的逃跑意图,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交通事故后的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从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确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方法是确定行为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最高法院在《解释》中规定的五种情形下的逃逸行为。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之前的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定,或者虽然存在交通违规行为,但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只承担相同或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的结果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罪的定罪标准,或者只有一人在对事故负有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时受重伤,但不符合《酒后驾驶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无照驾驶或无照驾驶,即使行为人有后续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明白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槐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