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红线是什么意思 (一)

耕地红线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耕地红线是指我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划定的耕地面积的最低保护线。以下是关于耕地红线的几个要点:

1. 耕地红线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对可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设定了一个底线。这是一个具有最低限度的指标,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耕地红线。

2. 在国家层面,我国确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即全国耕地总面积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一红线的设立,核心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面积,就无法生产出足够的食物。

3. 耕地红线的约束性体现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该纲要明确将18亿亩耕地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强调了这条红线的不可逾越性。

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的区别? (二)

最佳答案定义与范围,保护程度,法律效力和约束性等区别。

1、定义与范围: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的数字,分为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两种。涵盖了所有用于耕种的土地,无论其产量或质量如何。相对而言,基本农田红线则更为严格,指的是那些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这部分土地主要是高产优质的耕地,是耕地中的精华部分。

2、保护程度:耕地红线是所有耕地必须坚守的最低面积界限,主要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基本农田红线的保护程度更高,是对耕地中的优质部分进行特殊保护,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高效。

3、法律效力和约束性:耕地红线是根据国家一定时期内耕地保有量确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任何破坏或越过耕地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基本农田红线作为耕地红线的一部分,其法律效力和约束性更为严格。一旦确定为基本农田,就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否则将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国家耕地红线是多少亩左右 (三)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

1. 耕地红线是指必须保持的最低耕种土地面积,这一概念既包括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有量,也包括地方层面的具体实施标准。

2. 中国政府划定了一条底线——耕地面积不得少于18亿亩。这一红线的设立,核心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才能确保生产出足够的食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根据该法规,以下耕地应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并受到严格保护:

- 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如粮食、棉花、油料和糖类等。

- 拥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正在实施改造计划和有能力改造的中、低产田,还包括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 蔬菜生产基地。

- 农业科研和教学试验田。

- 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应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应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七条进一步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优先利用荒地,避免不必要的耕地占用。禁止在耕地上进行建窑、建坟、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活动。同时,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以保护耕地资源。

明白耕地红线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槐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