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关于著作权的行政管理的规定。 (一)

答【答案】:我国的版权管理实行双轨制,即司法管理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国家版权局和地方版权行政管理机构来实施。国家版权局为国务院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为地方人民政府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一些单列市和部分地、市也设立了版权局。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是版权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版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中国的知识产权(含版权)边境保护职能由各级海关承担。
第一,国家版权局的主要职能:(1) 贯彻实施著作权法律、法规、制定与著作权行政管理有关的办法;(2) 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3) 批准设立著作权管理机构、涉外代理机构和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并监督、指导其工作;(4) 负责著作权涉外管理工作;(5) 负责国家享有的著作权管理工作;(6) 指导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7) 承担国务院交办的其他著作权管理工作。
第二,地方版权行政部门根据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各地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著作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包括:(1) 查处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案件;(2) 调解著作权纠纷;(3)对境外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件等授权合同以及著作权质押合同进行登记;(4) 对作品进行自愿登记;(5) 开展涉外著作权认证工作。
产权失灵产权失灵类型 (二)
答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产权制度的构建与行政权力的调整、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并存、减少国家干预以及住房商品化等举措,都在推动产权化进程。然而,我国产权制度的完善程度仍有待提高,产权模糊现象普遍存在。在经济转型期间,新旧体制的矛盾导致产权失灵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公有制经济中的产权失灵主要源于产权调整不足。国有企业改革虽在组织形式上有所尝试,但产权改革滞后,阻碍了改革效果的体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接近西方的家庭农场模式,但由于产权问题,未能建立起现代农场制度。改革中,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利益关系调整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尤为显著,如股份制改造中的利益博弈,如果没有产权制度的改革,改革效果往往受限。
以股市为例,我国产权制度的双轨制导致风险巨大。产权约束的缺失使得个人投资者需承担全部责任,而国有股和庄家等不受约束,这导致股市运行与理论相悖。规范股市,首要任务是建立产权约束,而非仅依赖规则和监管。
非公有制经济中,产权失灵主要源于经济组织形式的局限和产权的有效利用受限。尽管私营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价值,但因其在组织形式、融资形式及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私营产权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例如,民间资本的利用受限于家族管理模式、银行贷款政策和资本市场准入等。
要解决产权失灵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强化产权保护,保障个人财产的安全,以激发社会财富积累和长期经济活动。我国产权保护制度仍有待完善,这直接影响到经济秩序和私有产权的发挥。 扩展资料
所谓产权失灵是指产权不存在或者产权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出现的资源配置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肖征丨价格双轨制:国企亏损被掩盖的“伤疤” (三)
答【正文】
在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家中,普遍认为国企大面积亏损的症结在于以往改革的不彻底,即未能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然而,回顾历史,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那些曾经为政府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们,恐怕不愿提及国企亏损的开端,那是一段被刻意回避的尴尬往事,是他们心中难以触碰的伤痕。
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并未普遍亏损。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定价和分配体系使得大部分国企稳定运行,几乎没有产品积压或低价亏本的困扰。个别企业的亏损,往往是由于管理问题,而非产权问题。然而,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推行,情况发生了剧变。初衷是推动价格市场化,但实际上,价格差距催生了寻租行为,全民经商的热潮兴起。有权力和资金的“官倒”和私营企业通过权钱交易获取计划内价格物资,而国企因无权无财,只能购买高价的计划外物资,这导致生产成本剧增,利润空间被挤压,从而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即所谓的“政策性亏损”。
价格双轨制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亏损,它还引发了企业间三角债、银行呆账死账以及大规模的工人下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本应反思政策的失误,但主流经济学家并未正视价格双轨制的错误,错失了纠正措施的良机。他们试图将责任转移到其他因素,如农村承包制,但这并未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国企的困境。
在承包制实行后,国企领导不再直接承担亏损责任,这使得一些人采取了消极应对,甚至滋生了腐败现象。结果,承包并未解决亏损,反而加剧了不平等竞争,私企的违规行为和走私活动进一步冲击了国企的生存空间。尽管后续因素众多,但价格双轨制无疑是国企亏损的初始导火线。经济学家们将之轻描淡写为“学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逃避责任,也不代表对国企员工的公平对待。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如果能勇敢面对错误,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解决国企亏损并非难事。然而,主流经济学家的推卸责任和掩盖问题,使得问题愈发复杂,解决方案也偏离了正轨。他们提出的将国企私有化,看似解决了问题,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和影响并未得到充分考量。这是否真正公平,是否对国家、社会和工人阶层有利,仍有待深思。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土地双轨制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槐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