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输送非法为亲友牟利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是什么? (一)

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输送非法为亲友牟取不当得利,经认定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十万元,或者为其亲友非法牟取利益数额达到二十万时,构成刑事犯罪应当予以立案调查和追诉。 一、利益输送非法为亲友牟利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是什么?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的;
(二)使其亲友非法获利数额在二十万元的;
(三)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四)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犯本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如何认定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所谓亲友,泛指亲戚与用友,宜作广义理解,只要行为人为他人进行的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了便利,即可认定属于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该罪主要由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其通常是行为人利用决定、参与经贸项目、购销往来掌握的经贸信息市场行情的职务便利,把明知是可以盈利本应为本单位经营的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去经营。但如果这项业务不属其所在单位经营的业务,即使是其利用职务便利了解到的,并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亦不能构成本罪。
(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简言之,就是从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高进低出,从而损害本公司、企业的利益。
(3)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其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亲友经营管理单位的商品属于不合格商品而仍决意购买。明知,既包括行为人确实知道是不合格商品,又包括行为人可能知道是不合格商品。
如果确实不知道是不合格商品而采购的,除非可以认定属于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的情况,否则,亦不可能构成本罪。还应指出,向自己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收购不合格商品,不论其价格如何,是否属于高价收购,都对本罪成立没有影响。只要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都可以本罪论处。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一种背信经营的行为,但为获取非法利益仍故意实施这种行为,过失不构成犯罪。
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每日三省吾身,不要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国家的财产利益。一旦涉罪,也不要妄自菲薄,轻易放弃,要积极求助于律师,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法,维护自身的辩护权,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利益输送罪的量刑标准 (二)
答利益输送罪在我国的一般量刑标准如下:
刑罚种类:
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
刑期长短:
根据犯罪情节,如涉案金额、获利金额、受贿人数等,刑期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到无期徒刑不等。
从重情节:
情节严重的,可以从重处罚,如多次实施利益输送行为、向多人多次输送利益、使用威胁或欺骗手段进行利益输送等。
罚金制度:
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刑事责任外,还可能被处罚金。对于违法所得的利益输送行为,还可以追缴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需要注意的是,量刑标准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规定,具体的量刑标准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此外,我国刑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利益输送罪的量刑标准也会随着法律的发展而调整。
什么是利益输送 (三)
答利益输送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利益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过程。以下是关于利益输送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利益输送涉及资源的转移和分配,这些资源可以是金钱、权力、影响力、信息等有价值的资产。
转移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非法的。
具体形式:
商业领域:企业间的合并与收购,对供应商或客户的优惠政策,如直接的财务转移、隐性补贴、税收优惠等。
政治领域:政治献金,影响政策决策的行为,以及通过权力或影响力进行的资源分配。
影响与后果:
资源配置不公平:利益输送可能导致资源被不公正地分配给特定群体,损害公共利益。
社会不公和冲突:长期的利益输送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依赖与丧失自我发展能力:接收方可能因长期接受利益输送而丧失自我发展的能力。
不正当竞争:输送方可能因利益输送而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破坏市场公平秩序。
因此,对利益输送的监管和制约至关重要,以确保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社会环境。
什么叫利益输送 (四)
答利益输送是指将某种利益从一个实体转移到另一个实体的过程。 利益输送可以出现在多个领域,如商业、政治等。以下是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1. 利益输送的基本含义 利益输送的字面意思是将某种利益从一个地方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个体。在商业领域,这可能涉及资金、资源、技术等的转移;在政治领域,可能涉及权力、政策优势等的转移。这一过程往往涉及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
2. 利益输送的动机和原因 利益输送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商业中,企业可能会通过利益输送来寻求合作伙伴、扩大市场份额或保护自身利益。在政治领域,利益输送可能涉及权力巩固、利益集团的影响等。此外,一些个人或组织也可能出于个人私利的考虑进行利益输送。
3. 利益输送的形式和表现 利益输送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在商业合作中,一方通过优惠条件、秘密协议等方式将利益转移给另一方,这就是一种利益输送。在政治领域,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方式也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手段。这些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外界察觉。
4. 利益输送的影响和后果 利益输送可能会对社会公平、经济秩序等产生负面影响。过度的利益输送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同时,也可能引发腐败、损害公众利益等问题。因此,对于利益输送的行为需要加以监管和制约,以确保公平和正义。
总的来说,利益输送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利益输送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槐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