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概述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标准
- 三、实际案例分析
- 四、总结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5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有标准吗?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概述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可构成此罪。该罪行严重威胁了公民的隐私安全和信息安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此类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对公民个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标准
获利五千元即构成情节严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五千元即被视为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一规定明确了获利的量刑标准,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获利五万元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当违法所得达到五万元时,该罪行将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量刑将提升到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要并处罚金。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三、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施某案
施某在经营通信营业厅期间,非法出售客户手机号及注册验证码信息,获利九千余元。因其具有自首、退赃退赔等情节,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此案例展示了法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打击力度以及从轻处罚的可能性。
案例二:吴某案
吴某通过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十万余元,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尽管其具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退缴部分违法所得、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但仍需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此案例进一步强调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四、总结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标准明确,五千元即构成情节严重,五万元则被视为情节特别严重。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以及从轻处罚的可能性。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滥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信息社会。
- 1、手机实名制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 2、侵犯专利权是什么罪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 3、自诉案件不构成刑事犯罪或者立案后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吗?法律依据?
- 4、有人对自己人身攻击,要怎么解决?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5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有标准吗?的相关问答
手机实名制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一)
贡献者回答电信专家普遍认为,实施手机实名制不但有利于抑制通信犯罪,让受侵害用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能保障通信安全,让金融、移动支付能安全开展。 第一,推行手机实名制能更好防范短信欺诈,手机诈骗等行为。手机实名制的推行有一个前提,就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应当得到保障。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缺乏类似于《隐私权保护法》或《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样的法规,因此不少公司或个人将收集到的他人信息资料拿到市场上贩卖获利。那些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的公民,往往为商业推销所苦,在遍地开花的代理商处购买手机卡时,用户的个人信息基本上难以得到保密。而且,由于监管的缺失,也完全无法排除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的运营商泄密的可能。 第二,推行手机实名制对手机支付推广意义重大。著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推动实名制工程浩大烦琐,同时由于假身份证及流动人口庞大等原因,短期难以取得预定的效果。但是项立刚认为,实名制从长远而言应该运行。“比如手机支付等手段均依赖实名制。”项立刚认为,实名制对3G业务的推动将有重要影响。 第三,推行手机实名制有利于运营商经营用户。在手机实名制的推进中,运营商是关键的一环。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运营商要在技术、设备上进行改动,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短时间内会引起运营商成本的上升,但是若手机实名制处理得好,也能给运营商带来更大的好处,运营商应该支持。 有人认为,手机实名制可能影响手机用户的增长,影响运营商的市场开发。其实不然,手机实名制清除的只是目前大量存在的“沉默用户”和影响通信市场健康发展的广告和欺诈行为,以及不合格的SP和CP,消除的是运营商的负担,留下的是占手机用户绝大多数的优质客户,他们的总体消费能力并没有降低,只是被集中起来,运营商的业务量应该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手机实名制的推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恶意欠费情况的发生,降低了运营商的风险,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降低手机用户的消费风险,恢复和培养消费者的信心,增强他们的使用业务、尤其是增值业务的欲望,使运营商获得更大的获利空间
侵犯专利权是什么罪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二)
贡献者回答假冒专利罪(第216条) (一)概念 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专利管理法规,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情节严重”是指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或者假冒两项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专利的管理秩序,又包括专利权人的专利专用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专利管理法规,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认定 用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用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虽然都是冒充行为,但这是违反专利法的行为,应当由专利管理机关予以处理,不构成假冒专利罪。
自诉案件不构成刑事犯罪或者立案后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吗?法律依据? (三)
贡献者回答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二百零四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有人对自己人身攻击,要怎么解决? (四)
贡献者回答(1)再完美的人也会受到流言蜚语,微笑面对吧.安慰方法:狗咬了你一口,难道你也咬狗一口 愤怒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2)一般情况,属于民事侵权,侵犯他人的具体人格权(名誉权),被侵权人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101条和第134条,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停止侵害。也可以通过诉讼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停止侵害,但是,由于诉讼标的没有金钱给付,因此,一般没有诉讼价值。 (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的情况,造成被侵权人轻度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要求对方赔偿损失,根据最高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要求侵权人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4)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5)如果造成被侵权人严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甚至自杀、自残的,甚至可能构成刑法中的诽谤罪、侮辱罪,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自诉,要求犯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利5万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槐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