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这种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因其口感爽脆、营养丰富而备受喜爱。然而,在不当的处理方式下,它却可能变成危害人体健康的“毒木耳”。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毒素。米酵菌酸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代谢产生的细菌毒素,它无色无味,却能在食物中潜藏,尤其对经过长时间浸泡或发酵的食物情有独钟,如木耳、银耳、河粉等。这种毒素不仅毒性强,而且耐高温,一般的烹饪方法难以破坏其毒性,因此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 1、木耳米酵菌酸是什么东西
- 2、酸汤子怎么会有米酵菌酸呢-酸汤子煮熟后为什么还会中毒
- 3、米酵菌酸中毒后致死率高吗,还有被治愈的可能吗?
- 4、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 50%,这种毒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破坏力?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木耳米酵菌酸是什么东西 (一)

贡献者回答木耳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代谢所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以下是关于木耳米酵菌酸的详细解答:
毒性影响:食入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尤其在夏季,食物容易发生变质,变质的食物容易滋生包括椰毒假单胞菌在内的各种细菌,从而产生米酵菌酸。
存在范围:米酵菌酸可能存在于变质的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变质鲜银耳、马铃薯粉条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当然也包括变质的木耳。
中毒表现:一般吃了含有米酵菌酸的木耳后224小时就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
生成条件:木耳生成米酵菌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浸泡黑木耳的卫生环境不好,存在变质食物或容器未清洗干净等,导致椰毒假单胞菌滋生;或者长时间浸泡导致木耳变质,也会产生米酵菌酸。
耐热性:米酵菌酸耐热性强,经100℃煮沸甚至高压高热121℃也不会被破坏。因此,如果浸泡的木耳已经变质产生了米酵菌酸,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建议: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只要在良好卫生环境下,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米酵菌酸导致中毒的量,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但如果木耳浸泡时间过长或卫生条件不佳,应避免食用以防止食物中毒。
酸汤子怎么会有米酵菌酸呢-酸汤子煮熟后为什么还会中毒 (二)
贡献者回答酸汤子是一种特色小吃,是用浸泡发酵后的玉米面做成的一种面食。但是酸汤子这类面食在制作工程中,很容易被一种毒素入侵,这种毒素耐高温,即使你煮透了食用,也是会导致中毒的。有的时候看着并没有坏,但是里面是已经有这种毒素的,所以为了安全,最好还是不要吃酵米面制成的食物。
酸汤子煮熟后为什么还会中毒
米酵菌酸是酸汤子的主要毒素。 对酸,氧化剂和日光不稳定,但耐热性强。 即使在100℃甚至高压高温121℃下煮沸也不会破坏它,所以无论食用哪种用酵米面制成的食物,无论采用哪种烹饪方法,都不会破坏其毒性,吃后可能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
酵米面制品吃得多,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常年身体不好的人。
酸汤子怎么会有米酵菌酸呢
这和它的制作过程有关。
酸汤子的原料通常是玉米。首先,用水浸玉米碴,浸泡时间随温度而变化,一般大约一个月。如果温度很高,则只能浸泡10天。然后将其用水冲洗,然后研磨成糊状,放在布中,自然沥干或使用木灰吸收多余的水分,这样通常会剩下大约30%的水。
在此过程中,环境中的细菌将被混如,包括椰毒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两种毒素,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胃肠道粘膜和神经和血管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细菌污染,其实是很难发现的。酸汤子作为特殊食物,本身具有特殊的酸味。这种味道会掩盖霉变的味道,特别是对于没吃过或偶尔食用的人,很难分辨是味道还是不好。
酸汤子中毒多长时间会被发现
酸汤子起病为急性,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 主要症状是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严重时呈褐色),轻度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体温一般不高,且 少数病人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中度发烧。 随后实质性器官受损,并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等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后致死率高吗,还有被治愈的可能吗? (三)
贡献者回答米酵菌酸中毒后致死率高吗,还有被治愈的可能吗?
一、米酵菌酸中毒有什么症状?米酵菌酸中毒,是因为使用了编制的玉米面或者淀粉类的制品所导致的中毒现象,这种毒性一般可以损害人的肝肾脑等器官,再重读之口,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者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一些中毒比较严重的病人还可能会出现休克。所以一旦出现米酵菌酸中毒,一定要去往医院进行观察治疗,有条件的话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药物催吐,之后再去医院。
二、米酵菌酸中毒有被治愈的可能吗?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药,这种病的病死率一般高达40%-100%,所以病死率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患者被送往医院之后,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催吐或者洗胃等等手段来减少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通过这样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就可以稀释毒素,让毒素不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之后再通过一些药物来抑制病毒。严重的可能还需要通过透析来稀释毒素,一旦摄入量比较大的话,那么治疗效果都是非常的不好的,很多患者将会出现脏器衰竭的情况,甚至可能是致死。
三、生活中怎么才能避免米酵菌酸中毒?生活中想要避免米酵菌酸中毒的话,那么就要时刻保持我们食用的食物是干净卫生的,而且过期的食物一定不要食用,特别是玉米面发酵而成的食物,此外还有黑木耳以及银耳等,在泡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手法,不要泡发时间过长,一旦出现变质的情况就不要食用了,食物中毒往往都是由于饮食不当所引起的,因此,在吃一些相关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以及食物的新鲜度,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 50%,这种毒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破坏力?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四)
贡献者回答最近,官方通报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一、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
这种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欢气温 25℃~37℃、偏酸(pH值 5~7)的环境。
不光是凉皮,像河粉、肠粉、粿条等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都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二、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三、哪些食物可以产生米酵菌酸?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含有大量淀粉且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二是需要泡发。
酸汤子和臭碴子,还有吊浆粑、发酵工艺的汤圆。这几种食物非常容易产生米酵菌酸,它们含有大量的淀粉,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
湿河粉和肠粉,这一类食物,都是用米粉做成的。如果制作好了之后没有马上吃完,放在冰箱里保存,也要千万注意,如果闻到明显的发酵气味,或者超过了49小时,直接丢掉不要食用。
泡发时间过久的黑木耳以及银耳,这两种食材如果在泡发的时候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变质从而产生米酵菌酸。
自制米酒。米酒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如果自己在家制作的话,如果密封条件达不到标准或者制作用具没有彻底消毒,都会导致米酒在发酵的过程中变质,从而产生米酵菌酸。
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或者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食品,如果保存方法不对,或者在潮湿的环境下产生了发酵变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
四、高温无法杀死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 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因此,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务必把牢“入口关”。
五、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购买河粉、粿粉后应及时食用,建议当天吃完。
家庭不要擅自进行酵米面的制作。
谷物食品储藏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
食物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泡发时间太长,各种病毒和细菌也会持续滋生。泡发用水要干净,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不过夜泡发。
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催吐,及时就医,洗胃和护肝等临床治疗措施。
明白木耳米酵菌酸是什么东西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槐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