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什么时候实施 (一)

最佳答案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2024年7月21日由二十届中共中央三中全会决定实施。这一决定是为了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更好地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不再对外公开,以减少对犯罪人员回归社会的不良影响。这一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人性化和进步性,有助于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降低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于被判处轻微刑罚的犯罪人员,如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这些犯罪记录将被封存,除非特定情况下,如涉及国家安全等,否则不得对外泄露。此举有助于保护犯罪人员的隐私权,避免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此外,随着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已进入轻罪时代,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显得更为重要。该制度能够减轻犯罪人员的心理负担,降低其再次犯罪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例如,一个因小偷小摸被判刑的年轻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如果其犯罪记录被封存,他将更容易找到工作,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不是因为过去的错误被社会所排斥。
总的来说,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司法进步的重要体现,它有助于保护犯罪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开始实施了吗 (二)
最佳答案截至2024年9月,山西尚未实施面向所有人群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山西省阳泉市于2015年开始试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向各基层法院及相关部门下发《关于印发<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该细则自2015年11月6日起在全市法院试行。该制度依据2013年1月1日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制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应予以封存。除司法机关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依国家规定查询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查询单位需对封存情况保密。细则规定了适用对象、执行部门、封存范围、工作流程、责任追究、解除封存条件等内容,旨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助其回归社会。
而面向所有人群的《轻微犯罪封存制度》虽已提出,但预计在2029年国庆前后实施。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 (三)
最佳答案我国正在探索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保障人权轻微犯罪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虽然目前尚未有针对所有人群的明确法律规定,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已经建立并实施,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员进行犯罪记录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歧视和排斥,又能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机会,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封存后,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且依法查询的单位有保密义务。
未来,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立将更加完善,明确适用范围、规范封存程序、完善查询机制,以更好地平衡人权保障、社会和谐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
一、封存的意义
1、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有利于保护其隐私,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歧视和排斥。
2、促进回归社会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机会,有助于他们摆脱犯罪阴影,积极面对生活,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二、封存的条件
1、年龄限制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
2、刑罚限制
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包括免予刑事处罚)。
三、封存的程序
1、公安机关封存
公安机关收到人民检察院送达的《不起诉决定书》《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后,应当在三日内将涉案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
2、不得提供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3、保密义务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四、无犯罪记录证明
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为其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受理单位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出具无犯罪记录的证明。
五、解除封存的情形
1、再次犯罪
在未成年时实施新的犯罪,且新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2、发现漏罪
发现未成年时实施的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一、建立的必要性
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轻微犯罪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人认罪悔过可能性大,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2、人权保障
犯罪记录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法律规定以外的负面影响,封存轻微犯罪记录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人权。
3、社会和谐
防止对涉罪人员亲属的不当影响,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二、制度构建的重点
1、明确适用范围
明确轻微犯罪的范围,确定可以封存的犯罪类型。
2、规范封存程序
制定详细的封存程序,确保封存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3、完善查询机制
建立合理的查询机制,平衡办案需要和个人隐私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
第四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对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数个行为,构成一罪或者一并处理的数罪,主要犯罪行为是在年满十八岁周岁前实施的,被判处或者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对全案依法予以封存。
第十二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嫌疑人决定不起诉后,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及时送达被不起诉人,并同时送达同级公安机关,同级公安机关收到上述文书后应当在三日内将涉案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
第十五条: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为其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受理单位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出具无犯罪记录的证明。
第十八条:对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封存机关应当对其犯罪记录解除封存:
在未成年时实施新的犯罪,且新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发现未成年时实施的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刑罚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漳州女性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四)
最佳答案2021 年 8 月,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九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女性犯罪记录封存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率先探索女性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该制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
积极方面:一是促进女性犯罪者的社会再融入,使她们在求职、申请住房和获得教育机会时不受过去记录的影响;二是减少歧视,减轻有犯罪记录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公平待遇她们重拾尊严和自信;三是降低女性再犯罪率,鼓励她们过上守法生活;四是维持家庭稳定,女性在家庭中通常扮演重要角色,该制度有助于她们更好地支持家庭,利于子女成长。消极方面:一是涉嫌违宪、违法,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此制度可能违背这一原则;二是造成公共安全隐患,雇主、学校等机构无法全面了解申请者背景,可能产生风险;三是损害单位、他人知情权,公众对某些信息有知晓权利,封存记录可能影响这一正当权益。例如一些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女性故意犯罪,如盗窃、诈骗等,封存犯罪记录对其今后的工作单位、婚恋对象是否公平,值得思考。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五)
最佳答案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一项旨在减少轻微犯罪对犯罪人及其亲属未来生活影响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举措。具体情况如下: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微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避免对其在就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构建不仅体现了法治精神的弘扬,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显。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体作用如下:
1、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该制度适用于轻微犯罪,不适用于重罪。这与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相契合,体现了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的要求。
2、完善犯罪附随后果制度机制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属于犯罪附随后果制度范畴。在轻微犯罪得到惩治的前提下,对轻微犯罪记录依法予以封存处置,有助于惩治轻微犯罪,又可避免犯罪记录给有过轻微犯罪的人带来法律规定以外的后果,使其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从而打破回归社会的屏障,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3、防止对亲属的不当影响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助于防止轻微犯罪记录对其亲属的不当影响,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都应当由违法犯罪行为人本人承担,而不能株连或及于他人。
4、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通过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成要件如下:
1、适用条件
明确轻微犯罪的外延,即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一般包括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人,且在刑事处罚执行期间、社区矫正期间、各种考验期间具有明显悔过表现的可以予以封存与保密其犯罪记录。
2、封存范围
刑事诉讼及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案卷材料和电子档案信息应封尽封。
3、封存程序
封存主体法定,封存时间确定,封存措施具体有效,解除封存条件严格。
4、查询审查
查询主体受限,查询禁止,附随保密义务,出具格式证明,查询多出口。
5、封存效果
封存后的犯罪记录不再对社会公开,各项载体中不再载明,所受犯罪处罚的事项不再计入户籍登记、学籍档案、人事档案。
6、制度完善
犯罪前科制度立足本国国情,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基础,合理借鉴域外经验,构建承载犯罪预防、权利保护、社会治理三重功能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明白了稳妥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槐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