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和母亲节哪个历史久远 (一)

重阳节和母亲节哪个历史久远

若是说节日起源的话,母亲节更久远点,但若说真正形成一种节日的话重阳节更久远点。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而母亲节源古希腊,真正意义上是在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 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 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的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减。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

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中国的清明节历史非常久,我们今天过的清明节并不只有一个起源,而是由几个元素? (二)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清明节还融合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习俗内容。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我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从《礼经》等文献的记载来看,唐代以前我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唐代是我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宋元时期,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

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重阳节吃什么最有寓意 重阳节的象征意义 (三)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敬老节、登高节,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活动,而各种特色食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重阳节吃什么最有寓意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重阳糕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它源于重阳登高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制成的一种美食,也被称为花糕。由于“糕”与“高”同音,民间以吃糕代替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重阳糕品种繁多,糕上常嵌以蜜饯、枣脯等,香甜松软,易于消化,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

其次,吃螃蟹也是重阳节的一项风俗活动。古诗有云:“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重阳节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蟹黄肥厚金黄,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但需注意,螃蟹性寒,食用时应搭配新鲜姜和醋,既能驱寒又能提味。

此外,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一大特色。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之际,用菊花和糯米酿制的菊花酒被称为“长寿酒”,具有养肝明目、强身健体、滋阴润燥的功效。由于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菊花酒被视为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亲朋好友共赏菊花、把酒言欢,别有一番风味。

在北方地区,人们有在重阳节吃羊肉面的传统。因为“羊”与重阳节的“阳”同音,暗合重阳之意。秋季是羊儿最肥美的季节,而北方此时天气寒冷,羊肉性暖,吃羊肉面能祛寒、暖心胃、增强抵抗力。

最后,糍粑也是西南地区重阳节的食俗之一。糍粑是用蒸熟的糯米经过捣碎制成的美食,味道可口且香气浓郁。圆形的糍粑寓意团圆、圆满,在重阳节吃糍粑象征着家家幸福美满、团团圆圆。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传承敬老文化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享受美食,更要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四)

春节从尧舜时期便开始流传,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习俗: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端午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五)

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节日了,确切地说到今年有2278年历史了,真正的传统节日界的活化石!要比春节历史悠久的多。

端午节的起源最开始是人们往汨罗江撒米豆粮食为屈原投食,后来因为怕被河里的鱼虾吃掉,就用叶子把米豆包起来形成了粽子。

屈原是楚国伟大词人大夫,在被楚王流放汨罗江一带后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传颂久远的楚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楚国被灭,屈原的路断了,公园前278年他怀抱石头投了汨罗江。

但是楚国的民众不会忘记他,他们每年划着小舟到河面祭祀屈原为他投放粽子贡品。

后来,大家去祭祀他的时候划着小舟争先恐后,都不愿落人后,慢慢的龙舟赛出现了。

由于祭祀活动很热闹,屈原的辞章优美传颂很广,所以祭祀活动慢慢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端午祭祀。

在传播过程中,各地又慢慢加入自己的传统习惯,像是喝雄黄酒,挂艾蒲等等。

由于这些活动都能增加祭祀的兴致,渐渐被大家都接受,慢慢的一个完整的端午节形成了,并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节后来也变成了一个比较喜庆的节日,在全国广为传播,甚至在1500面前传入朝鲜形成了当地的江陵端午祭。

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你会发现,大都跟祭祀有关,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祖先祭祀的民族。

祖先流传给我们无穷的智慧和文化财富,历史需要铭记和传承。

明白重阳节和母亲节哪个历史久远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槐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