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不起诉吗? (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不起诉吗?

优质回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可以不起诉的,一般情节轻微的,或者是危害不大,以及还有犯罪已过了追诉的时效期,同时还有经决定免除刑罚的等等,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不用承担刑事的责任。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不起诉吗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无罪是可以不起诉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起诉的情况有哪些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中国《刑法》把情节分为定罪的界限的定罪情节,如果一些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当然不能提起诉讼,作出起诉决定。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刑法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诉,主要是因为犯罪分子对社会已无危害,没有必要再对他追究刑事责任。

(3)经决定免除刑罚的

免除刑罚只要经过审议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在中国,凡是做的决定,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刑罚的,公安机关不得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中国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四种,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和侵占。这些案件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权益,如婚姻、名誉等,实质上是公民个人的私权,是否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责任由公民个人自行决定。对于这些案件,如果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诉权的人不提出告诉,或者提出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人民检察院依法作不起诉处理。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意味着失去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追究其刑事责任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故刑事诉讼活动没必要继续进行下去,因此,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就此终止刑事诉讼。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综合上面所说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经触犯我国的法律规定,只要造成严重的影响当事人必定就需要承担起刑事的责会,但如果犯罪的情节小,而且也主动的认错并进行救济,那么就可以给予不起诉的决定,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二)

优质回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刑标准主要依据我国《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来确定。以下是具体的判刑标准:

一、基本判刑标准

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若情节严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二、加重判刑情形

若情节特别严重,即出售或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巨大、造成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具体刑期和罚金数额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裁定。

三、特殊信息的惩处

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等敏感信息的行为,法律将给予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是因为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益,其泄露可能给公民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伤害。

综上所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刑标准主要依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和涉及信息的敏感性来确定。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提高警惕,避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最高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三)

优质回答最高院相关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如下:

信息被用于犯罪: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明知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仍向其出售或提供。信息数量标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上述两类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数量未达上述标准,但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违法所得标准:违法所得五千元。特殊主体标准:将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数量或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前科标准: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其他情形: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界定 (四)

优质回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界定如下:

侵犯的客体:

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这涉及到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公民身份管理秩序:即国家对于公民身份信息的正常管理和保护秩序。

客观方面:

行为表现:行为人通过窃取、收买或其他非法手段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要求:此类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自然人可以构成此罪。单位主体:单位同样可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主观方面:

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明确规定。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槐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