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偷税漏税的定义与性质
- 二、偷税漏税的法律后果
- 三、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与宽大处理
- 四、总结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偷税漏税属于犯法吗

一、偷税漏税的定义与性质
偷税漏税定义
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以及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缴纳税款的行为。
性质分析
偷税漏税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行政法律规范,而且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它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破坏了税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二、偷税漏税的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罪,还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行政责任
对于首次偷税漏税的法人或自然人,税务机关通常会先作出行政罚款,并责令其补缴税款。但如果偷税漏税行为持续发生或情节严重,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对于多次逃避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还会按照累计数额进行计算和处罚。
三、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与宽大处理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偷税数额在一万元,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的,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又偷税的,应予追诉。
宽大处理
对于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如果满足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行政处罚的三个先决条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一规定不适用于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逃税人。
四、总结
偷税漏税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因此,对于偷税漏税行为,国家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纳税人应自觉遵守税收法规,诚信纳税,共同维护国家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对于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也应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税收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偷税漏税属于违法还是犯罪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槐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