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落网记:复旦投毒案凶手,曾是一名备受瞩目的医学研究生。然而,他却因一时冲动,偷走了实验室中的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并将其偷偷投放在宿舍的饮水机中。这一行为导致他的室友黄洋不幸中毒身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林森浩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他最终被绳之以法。那么,这位曾经的医学才子,究竟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后来他又经历了什么?

林森浩落网记:复旦投毒案凶手,偷实验室毒物投放在饮水机中,后来怎样? (一)

林森浩落网记:复旦投毒案凶手,偷实验室毒物投放在饮水机中,后来怎样?

可能在大家心中,学校是最纯粹的地方,除了学习问题,学生之间没有更多的利益纷争。但是恰恰相反,校园其实是社会的缩影,学生之间相互诋毁,恶性竞争,处理方式极端的事件并不少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同寝室友居然因为生活中的日常矛盾对对方下此毒手。

凶手林森浩,复旦大学上海医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被害人黄洋与凶手林森浩在同所学校的不同医学专业,两人在研究生期间先后搬进421宿舍,算得上同窗好友。

生活习惯产生矛盾

两人在一起生活不久,由于一些日常生活习性不同而产生矛盾,时间一久,林森浩对黄洋有了很深的偏见,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2013年3月29日,临近愚人节,林森浩无意间听到同学们正在为愚人节做准备,心中不禁萌生出一个想法,打算趁着愚人节这个机会整一下室友黄洋。于是用饮水机投毒的方式给黄洋一个“教训”。

2013年3月31日,林森浩为了拿到化学药剂,向与自己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吕鹏要来了实验室的钥匙。

随后,他在实验室又偷走了近77毫克的的N-二甲基亚硝胺,这些剂量严重超出了人体所承受的范围。在同一天下午的五时许,林森浩将其30毫升的化学药剂投入寝室的饮水机内,等待黄洋回来饮用。

2013年4月1日上午9点左右,也就是愚人节当天,黄洋在饮用了饮水机内的水后便出现中毒症状:呕吐不止,随即被老师和同学送往医院抢救。

抢救无效,最终殒命

4月3日下午,黄洋的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到ICU病房进行救治,经过长达十几天的全力救治,终究没有挽回这一年轻的生命。于4月16日宣告抢救无效死亡。最终依法医鉴定,黄洋死于二甲基亚硝胺摄入量超标而导致的肝功能衰竭。

在黄洋中毒住院以后,校方极度重视此事。而随着黄洋病情恶化,学校不得不于2013年4月11日报警处理。

最终,警方锁定了嫌疑最大的林森浩,对其进行逮捕审问。在林森浩承认罪行且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判处林森浩死刑。

林森浩的性格分析

在案件调查中,同学们对林森浩的评价是极高的,在他们眼中林森浩不光成绩优异、科研能力也是相当惊人,平日里会参加一些活动,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他积极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没有人会想到他会变成一个杀人凶手。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始终不能掩盖心中的自卑、苦闷和挫败感。

林森浩其实有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内心极其敏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从来不谈论自己的普通平民家庭;

由于长期处于与异性沟通的挫败感,因此他经常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去处理类似问题以得到优越感;

在林森浩的微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极具攻击性的辱骂公众人物的评论。

林森浩的种种异常行为足以表明他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问题,这种截然不同的两面在他心里慢慢发酵、积累,一直找不到正确的突破口,最终造成了心理上极度的扭曲。

小结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文化与心理健康的错位,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太过注重一个人的学历与知识文化水平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问题。

学历、分数、知识储备粮从来品质没有关系,可总有一些人将没有关系的好处和自己的特长联系起来,以达到“假领子”的目的。没有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是有才无德、是固有思维。

即便事情过去多年,也总会有人不改正或不愿改正自己错误的观念,正所谓:历史最大的教训就是告诉一些人总有人不记教训。

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经过 (二)

复旦投毒案,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之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

一、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经过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为借口,从他人处借得钥匙之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号楼204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出其于2011年参与医学动物实验之后存放于此处的、内装有剩余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的试剂瓶与注射器,并装入一个黄色的医疗废弃物袋中带离该室。

2013年3月31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携带着上述物品回到421室,趁无人之机,将试剂瓶跟注射器内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投入饮水机内,后将试剂瓶等物装入黄色医疗废弃物袋,丢弃于宿舍楼外的垃圾桶内。

2013年4月1日9时许,黄洋在421室从该饮水机接水饮用后,出现呕吐等症状,即于当日中午到中山医院就诊。4月2日下午,黄洋再次到中山医院就诊,经检验发现肝功能受损,遂留院观察。4月3日下午,黄洋病情趋重,转至该院重症监护室救治。

复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从亲密室友到下毒伤人,该反思的不仅是教育。

林森浩为什么投毒杀黄洋 复旦大学投毒案原因 (三)

林森浩,复旦大学的学生,因琐事对同学黄洋心生不满,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报复。2013年3月31日下午,他从他人那里借来钥匙,潜入中山医院的实验室,取出之前实验后遗留的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装入黄色医疗废弃物袋带离现场。晚上,他回到宿舍,趁机将原液投入饮水机内。

次日,黄洋饮用后出现呕吐等症状,随即就医。几日后,病情恶化,转入重症监护室。林森浩在随后的调查中一直未承认犯罪事实,直到4月12日才如实供述。然而,黄洋最终因中毒严重,于4月16日抢救无效去世。

法院认为,林森浩明知二甲基亚硝胺剧毒且危害性大,仍投放大量原液,导致黄洋中毒死亡。尽管林森浩在案发后坦白,但其犯罪情节极其恶劣,手段隐蔽,且是蓄意杀人,故判处死刑。

法庭认定,林森浩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他利用医学知识,通过隐蔽方式投放剧毒化学品,意图杀害无辜,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属罪行极其严重。尽管林森浩认罪态度好,但不足以从宽处罚。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判处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海大学投毒事件。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槐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