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是什么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通过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成员国之间经济整合的过程。这一趋势不仅增强了区域内部成员的国际竞争力,还可能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保护政策,同时对非成员国设置了贸易壁垒。这种政策虽然有助于提升区域内部的竞争力,但也可能对非成员国造成不利影响,并可能违反WTO的非歧视原则和自由贸易原则,从而加剧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WTO的促进作用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目标一致,都旨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借鉴,加速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3. 作为多边贸易的先驱,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全球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提供经验和准备。

三、区域经济组织对WTO的挑战

1. 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可能威胁到WTO的非歧视和自由贸易原则。

2. 区域经济组织中大国的主导地位可能增强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对WTO的规则产生影响。

3. 区域经济组织在环境、劳工、投资和竞争政策等方面的条款可能超越WTO的范畴,推动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

4. 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可能加剧国际政治对抗,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确定影响。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分别是怎么回事? (二)

1、概念: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国家间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国性的统一过程。

2、形成原因:①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为经济区域化奠定了基础。②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③ 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剧。各个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④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3、发展阶段:区域经济集团化在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较高层次时期,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

4、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5、本质: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6、影响:正面影响:① 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② 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③ 从整体上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中的依赖关系。负面影响:① 具有排他性,不利于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在区域集团间的流动。② 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 世界经济生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④ 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

二、经济全球化

1、概念: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形成和发展的原因:① 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②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层出不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 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联系,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④ 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⑤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⑤ 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⑥ 从主观因素上看,西方自由化经济思想及其政策选择,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基础和政策条件。

3、表现:① 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② 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③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④ 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⑤ 国际组织的建立。⑥ 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等。

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实质: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⑦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负面影响:①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①从矛盾的一面看:经济区域化具有排他性,区域内外存在着差别待遇,虽然有利于经济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仍是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经济区域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②从促进的一面看:经济区域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任何经济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上来看,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没有因为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而有所削弱,反而加强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从长远来看,区域经济化不可能阻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梯或者中间环节。因此,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步骤和组成部分,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归宿和最后结果。

什么是世界经济区域化 (三)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若干国家通过协议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地缘、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代表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组织包括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欧盟是这些组织中的佼佼者,其形成因素包括经济发展需求、世界政治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美苏争霸的影响、相似文化传统和统一民族情结以及法德和解等。自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欧盟经历了多次扩展和深化,1993年正式更名为欧盟,并引入了统一货币欧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则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成立旨在应对全球化对美国的挑战,并促进三国间的经济互补与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合作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APEC与其他经济联合体的区别在于其论坛性质和较低的合作程度。

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从加入中获得了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高对外融资及经济技术交往与合作、完善外经贸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利益。

此外,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是其标志;亚太经合组织里唯一的一个欧洲国家是俄罗斯;《汉城宣言》是确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宗旨和目标的文件,由澳大利亚总理霍克首倡。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盟。欧盟的成立标志着其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明白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是什么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槐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