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
-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哪些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哪些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法律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制定了明确的立案标准和涵盖范围。本文将详细探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立案标准及其具体罪名。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严重损害用户和消费者利益,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标准
标签:销售金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之一是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这里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此标准不仅适用于已售出的伪劣产品,还包括未遂情况下,即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或者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售金额乘以三倍与未售货值合计达十五万元的情形。
伪劣产品认定标准
标签:伪劣产品认定
伪劣产品的认定是立案的关键环节。根据法律规定,伪劣产品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对于是否构成伪劣产品的判断,应坚持对涉案产品进行质量鉴定的原则。在难以确定产品是否为伪劣时,应委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认定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哪些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多种具体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罪名: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标签:伪劣产品罪
这是最基本的伪劣商品犯罪,主要针对的是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其立案标准已在上文详细阐述。
生产、销售假药罪
标签:假药罪
生产、销售假药是另一种严重的伪劣商品犯罪。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生产、销售假药不仅违反了国家药品管理法规,更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立案标准包括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分可能贻误诊治等情形。
生产、销售劣药罪
标签:劣药罪
劣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生产、销售劣药虽然不一定像假药那样直接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但其疗效降低或失效也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法律对生产、销售劣药的行为同样予以严厉打击。
其他伪劣商品犯罪
标签:其他伪劣商品罪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伪劣商品犯罪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多种伪劣商品犯罪。这些罪名的设立旨在全面打击各类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总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一个复杂的罪名体系,涵盖了多种具体的犯罪行为。为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法律制定了明确的立案标准和涵盖范围。同时,司法机关也应加强对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 1、卖假烟什么罪判几年
-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选择性罪名么?
- 3、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是什么犯罪
- 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行为犯吗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哪些的相关问答
卖假烟什么罪判几年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
卖假烟属于刑事案件,可以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选择性罪名么? (二)
贡献者回答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法定罪状,针对的是“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行为,是单一性罪名即销售伪劣产品罪,还是选择性罪名,即生产伪劣产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这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从该条法定罪状对犯罪的客观方面要求来看,只有行为人将伪劣产品实施了销售行为,并且销售额达到五万元的,才被视为犯罪。因此,根据这一法定罪状,可以断定该罪名是单一罪名,即销售伪劣产品罪。
对比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与其他八条(从一百四十一条到一百四十八条),可以发现它们在罪状叙述上的明显区别。一方面,从伪劣产品的具体情况来看,第一百四十条指的是普通伪劣产品,而从第一百四十一条到第一百四十八条则指的是特定类型的伪劣产品,如假药、劣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等。另一方面,从危害结果的要求来看,特定类型的伪劣产品通常对人身、财产危害较大,因此在构成犯罪时无需规定数额标准,只要出现某种危害后果,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都可视为犯罪。而对于普通伪劣产品,通常不会对人身、财产造成危害后果,因此需要在销售环节发生行为并达到一定数额才能构成犯罪。此外,从法定罪状对犯罪行为的要求来看,第一百四十条侧重于销售行为,而从第一百四十一条到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是生产或销售行为。
通过对新旧刑法的对比,可以看出对涉及一般伪劣产品的犯罪和涉及特殊伪劣产品的犯罪,立法精神是一致的。旧刑法对特殊伪劣产品,如第一百六十四条“制造、贩卖假药”罪,只要实施了制造、贩卖行为之一,就构成犯罪,因此属于选择性罪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8月7日的解答中,对一般伪劣产品以投机倒把罪追究法律责任,要求具有非法“经营额”和“牟利额”,这一“经营额”和“牟利额”与新刑法中的“销售额”都指的是销售环节的数额。换句话说,旧刑法对于涉及一般伪劣产品的犯罪追究的是销售行为,不包括未进入流通市场的生产行为。
总结而言,对于虽有生产伪劣产品但未发生销售的行为是否定罪,应区分是一般伪劣产品还是特殊伪劣产品。如生产的是普通伪劣产品,则要求有销售行为且达到一定数额才能构成犯罪;如生产的是特殊伪劣产品,则根据各相关条文的法定罪状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是什么犯罪 (三)
贡献者回答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可能涉及多类非法罪行,例如生产与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行规定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即可定性为罪犯;
又如生产与销售假药罪,因其行为性质恶劣立即定罪判刑;
然后有生产与销售不符安全标准之食品罪,如引发严重食物中毒或其它重大饮食性疾病等实际危害案例;
最后是生产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即在食品中掺入对人体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均属违法犯罪。
总而言之,这类犯罪对市场经济造成巨大紊乱,严重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基本利益,必将遭受法律严惩。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行为犯吗 (四)
贡献者回答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行为犯(注意),该罪的构成既不要求危险也不要求结果,只要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即构成犯罪。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以数量为要件,即销售金额在5万元的;或者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在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客观上,达到特定数额,如果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以犯罪论处。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情况应当除外。
根据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无罪处理。
三、两罪刑罚不同。行为同时构成刑法第140条之罪和第148条之罪的定罪处罚。适用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数罪并罚。
拓展资料: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前者是一般性条款,相对后者而言属于普通罪名;而后者是根据犯罪对象定性的特殊条款。
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标准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槐律网的其他内容。